保母收入追不上物價 人力大量流失 老化危機「7成超過50歲」
居家保母行業面臨薪資低、年齡老化及人力流失等多重挑戰,這已成為台灣托育體系的隱憂。根據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的統計,六都保母平均年薪調整幅度僅約三百元,遠遠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更令人憂心的是,六個直轄市中,台北市高達七十八%的保母已超過五十歲,其他城市也普遍超過六成,顯示保母老化問題嚴重。專家警告,若無適當對策,未來十至十五年內,部分縣市的居家保母服務可能面臨消失的危機,屆時家長的托育選擇將大幅減少。
從事保母工作六年的蔡宛妤目前收托三名孩童,她分享這份工作最大的挑戰在於情緒管理。蔡宛妤表示,面對孩子同時哭鬧的情況,保母必須保持情緒穩定、有耐心並能承受壓力。除了每天八小時的照顧工作外,蔡宛妤還需花費一至一個半小時進行環境清潔及準備隔天所需物品,使實際工時達到十一至十二小時。儘管如此,薪資待遇卻不成正比。蔡宛妤指出,去年台北市雖有調薪一千元,但以她收托三個孩子來算,平均每年僅增加五百元,與不斷上漲的物價相比,實質薪資反而減少,她坦言是靠對工作的熱情在支撐。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王兆慶提出,根據統計,六都自二零一八年實施「保母定價」制度以來,六年間保母平均加薪額度僅有高雄二百六十七元,台北、新北、台中、台南三百三十三元,桃園六百六十七元,相較於工商服務業每年約一千元的調薪幅度,保母行業明顯落後。王兆慶認為,保母薪資應由中央政府統一制定,而非各縣市政府自行決定,因為地方政府常因民意代表的壓力而不敢調整保母收費標準,以免得罪家長。他更擔憂,新進保母人數極少,再加上現有保母年齡老化,可能導致十至十五年後多個縣市的居家保母服務消失,屆時家長只剩托嬰中心可選擇。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全國共有2萬7392位保母,但六個直轄市在宅保母,五十歲以上人員佔比,在台北市高達78%、新北市71%、台南市與高雄市皆為62%、桃園市與台中市則都是 61%。
彭婉如基金會居家托育部研發組長李庭欣強調,居家托育的收托彈性對雙薪無後援家庭而言是重要的育兒支援。她指出,近年各縣市推動定點臨托服務,正是因為看到家長有臨時、破碎的照顧需求,而居家保母本就具備這樣的收托特性。李庭欣進一步表示,想成為在宅保母的相關資訊相當匱乏且散亂,使有意投入此行業的人在第一步就遇到障礙。她認為問題核心在於政府和社會對居家托育人力的重視不足,未能彰顯其價值,因而缺乏資源投入和資訊整合。面對保母年齡老化及人力短缺的嚴峻挑戰,政府應思考如何補足缺口並注入資源,因為保母是台灣育兒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