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格局】罷免戰重挫失利後調整步伐 賴清德須設法善用國際盟友力量
726罷免投票以全面失敗落幕,公民團體與支持者的失望可想而知,接下來賴清德政府如何調整執政步伐,回應人民意志,是決定賴清德在接下來過半任期中是否跛腳的關鍵。除了提出更加有感的內政作為,賴政府或許應該思考強化國際盟友的支持,例如可能在短時間內掀牌的台美關稅談判,友邦及友盟國家的經貿合作等,成為讓賴政府加分的作為。
726罷免行動失敗 公民社會抗中保台精神未改
從公民團體的百花齊放、志工不辭辛勞地站街口,到環台遶境的大車掃,功敗垂成的726罷免行動仍然在台灣民主進程寫下光榮一頁。面對國民黨自上任以來不斷加強與中國關係,公民社會與基層民代必然地將這場罷免行動定調為保台抗中。
大罷免功敗垂成,但公民社會必然將這場行動定調為保台抗中。(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在這樣的外部因素下,罷團、綠營意見領袖及民意代表從一開始便強攻國民黨立委與北京往來密切;越到後期,越發喚起民眾「可能是最後一場選舉」的危機意識,成為罷免行動的主旋律。尤其受到數起中國打壓台灣的事件影響,挺罷支持群眾表態率不斷升高,使政壇與輿論多半認為罷免成功率不低。
然而面對罷免危機的國民黨,在最後關頭終於低頭拚命掃街請託,對部分爭議預算案也出現「臨時」轉圜;尤其是最終殺手鑭的普發現金,扭轉了原本就逆勢而行的罷免態勢,甚至形成團滅慘劇。
國際盟友支持助政局維穩 台美關稅談判成關鍵籌碼
儘管罷免投票之後的國內政局充滿不確定性,但賴政府仍有重要籌碼可以利用,就是來自國際盟友的支持。此話說來看似樂觀,但以隨時可能有結果的台美關稅談判為例,可能觸及美國高度重視的關鍵產業合作以及進出口貿易,便是台灣握在手中的重要王牌。
賴清德可利用台美關稅談判,獲取更多政治籌碼。示意圖。(美聯社)
而在國際經貿及區域安全議題方面,蔡政府8年任期加上賴政府上任一年多來,基本政經合作架構逐步建構,合作觸角也延伸至歐洲、澳紐,甚至以色列等國。國際合作打下的基礎,在當下國內政局面臨危機之際,反而成為重要支持力量。
外交助攻內政非易事 善用國際資源爭取台派支持
不過從罷免選戰後的國內政治情勢來看,賴清德打外交牌助攻內政,絕非輕而易舉。僅僅是在野黨如何掣肘,對所有政策議題都用音量取勝,或是動不動搬出中國老大哥,就是很大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局面,內政型政治人物出身的賴清德,如何善用國際政治資源,爭取國內民眾對「台派」的支持,並將之轉化為自身的內政實力,將是接下來任期的最大考驗。 (責任編輯:殷偵維)
賴清德未來要如何善用國際政治資源,爭取民眾對「台派」的支持。(取自賴清德臉書)
顯示全部
留言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