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老也要買?專家曝誘因...示警「1指標」:不見得划算
礙於預算考量,房價相對親民讓大多數買不起新房子的人都會選擇二手市場,加上可以實地看屋,實際瞭解屋況的優勢且中古屋大多處於機能相對成熟地段,因此漸成為購屋市場的主流。根據房仲業者統計,觀察近一年北市屋齡30年以上高齡老屋交易占比高達55%,不僅持續爆量穩坐房市主力地位,其中大安、松山區老屋交易占比更直逼7成最高。
北市老屋物件占比驚人,且交易占比同樣也占據過半,相當於每成交2件就有1件是老屋,但也因為蛋黃區的優勢,價格始終居高不下,低不過新房子的八折。根據內政實價登錄資料彙整,北市屋齡超過30年的中古屋,因價格門檻較低,且多位於成熟發展的市區、交通機能完善,仍是自住、首購族進場的主流選項,全台北市老屋交易占比高達55%,是屋齡五年以下新屋的近5倍。
其中在台北市12個行政區中,有10區都以屋齡30年以上老屋為交易主力,其中以大安區的69.4%、松山區68.5%最高,士林、信義區也有6成以上,萬華、中山、北投也都在5成以上,老屋當道現象明顯。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台北市許多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多位於市中心或交通樞紐周邊,所以即便屋齡偏高,仍吸引預算有限但希望入住核心地段的購屋族群。此外,中古屋可提供彈性較大的格局調整空間,總價相對親民。對首購族而言,比起新屋來說,中古屋「買得起、空間大」的實用性更為重要。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台北市老屋出於土地價值高、工作機會多、地狹人稠以及投資潮盛等因素,蛋黃區塊尚不至於因為屋齡老而撼動房價,不過也有些區域老屋太多,周邊房價不見得因為台北市門牌而吃香,下手前還是得自我評估。
房產專家何世昌說,目前台北市整體交易量有超過一半是屋齡30年以上的老房子,而2025年上半年的狀況仍一樣,原因是儘管去年9月央行重手打房,外界預期房價會大幅下滑,但至今房價仍居高不下。不過,何世昌提醒,若是以長期自住為考量,需留意後續裝潢、整建費用;近年營建業缺工嚴重工資上漲,尤其裝潢缺工問題嚴峻,不僅拉長工期,裝潢費用也昂貴,若裝潢費超過房屋總價20%,買老屋不見得划算。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房價高漲是購屋族買屋越來越老的最大主因,再加上限貸政策緊縮,民眾房貸負擔門檻增高,迫使購屋族犧牲屋齡來換取較低的房價。此外,近年來地區都更、危老推動的紅利誘因,也提高了購買老屋的價值性,尤其位於精華區的老屋,具備地段優勢與市場競爭力,銀行估值也不低,因此老屋需求高、去化速度快,進一步推升整體交易屋齡逐年升高。
猜你也想看
► 凍到要窒息!交屋糾紛、爛尾樓恐連環爆 學者全說了…
► 買氣弱、房價硬…價量背離擴大 全台新案Q2銷售率創16年新低
更多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最新消息→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