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20%曝台處境!他揭內幕:唯一留校察看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公布下週起實施的新關稅稅率,其中對台灣稅率為20%,與印度、越南、斯里蘭卡等國並列,遠低於4月初公布的32%,不過仍略高於台灣競爭對手日本、韓國的15%。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指出,20%關稅不是句點,而是談判的逗點。
翁履中表示,根據美國總統川普週四簽署的行政命令,自8月1日起,台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被課徵20%的關稅。這項關稅是川普「互惠關稅政策」的一環,目的是向各國施壓,以迫使其重新調整與美國的貿易關係。台灣原先面臨高達32%的懲罰性關稅,因此這次落點於20%,對台灣而言確實可以視為一種「喘息空間」。
翁履中續指,美方對不同國家採用不同稅率,日本、韓國與歐盟為15%,菲律賓為19%,而越南、孟加拉等國與台灣同為20%。儘管白宮對個別國家細節未多做說明,但明顯看得出來,美國正在針對每個貿易夥伴進行分類處理,根據其市場開放程度、投資回報與地緣政治價值進行談判。台灣過去數月積極與美方交涉,並提出多項購買與投資承諾,包括擴大採購美國農產品與能源、半導體設廠、軍事設備採購等。賴清德總統公開表示,這是「暫時性」關稅,強調台灣政府還會持續爭取更好的條件。
「從關稅排序看出台灣的真實處境,唯一『留校察看』的對象。」翁履中強調,沒有趕在第一時間就分享,因為自己忙著跟好朋友們聯繫,打聽消息!20%關稅不輕,但別急著下結論,因為這很顯然是談判還沒完成的信號。如同賴清德總統所說,這是一項「暫時性」措施。「暫時性」三個字,確實是正解,因為以美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單純只收到一個對等關稅數字就算結案的!
翁履中進一步指出,日本,韓國,越南,德國(歐盟)等,結案條件都是有許多附加投資條款,而墨西哥,加拿大,印度,中國,則是獲得延長或顯然是談的不順利導致美國給了懲罰性的關稅,還沒談定!台灣的20%,更像是美方趕在期限前,因為還沒談好條件,或是條件沒有被接受,而臨時丟出的數字!這個數字,反映出台灣還沒有被美國排除於協商之外,而是在美國還會「繼續談的清單」上。
翁履中提到,作為學者,深知千言萬語比不上一張圖表,所以,根據川普政府公布的最新一輪關稅政策,他整理歸納了美國十大貿易夥伴國的最新關稅處理方式與稅率,明顯可以看出一個關鍵趨勢:每個國家,都有它在美方眼中的「交易價值與策略地位」。其中,台灣的處境,特別值得大家冷靜思考。從圖表可見,台灣是這十大夥伴中,唯一沒有「談成、延長、結束」任何一種明確結果的夥伴。從外交角度講,這叫「保留斡旋空間」;但從現實角度看,就是被放進了「留校察看」的名單。這不代表台灣無能為力。相反,既然被放入觀察區,就更要主動提出完整戰略,展現誠意與底線。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台灣出口美國的產品,大多涉及232條款國安敏感產業,不像越南或印度是勞動密集或原物料為主。」翁履中認為,這代表,美方對台灣的談判要求,不只是稅率問題,而是更深層的供應鏈、軍事合作與地緣政治戰略,甚至還有美中競爭的考量!這也是為什麼翁履中一直說:「我們不是美國的對等盟友,我們是美國『必須處理但可以等待』的夥伴。這話可能不好聽,但我們不能靠『感情訴求』來跟川普談判,因為川普最不缺的就是朋友,而他最在意的,只有利益。」
翁履中直言,這不僅是一場稅率談判,更是雙方對未來地緣戰略的對價協商。如果把這次的20%視為起始價,那麼台灣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國安與經貿戰略價值包裝成最具說服力的籌碼。如同自己先前所說,對美國的川普政府,必須務實理解「少輸已經是贏」,這絕對不是一場容易的談判,台灣如果要避免成為「全面只能接受要求的小弟」,需要領導人展現能夠集結全國之力的大智慧!
翁履中也強調,20%代表這是一場尚未完結的交涉,不是輸了,也不是贏了,不要再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撫人心,也不用極度悲觀,因為有實力的台灣民間企業界,早有太多具有高瞻遠矚的決策者,把各種情況都推演過,並且為自己的企業安排好對策,也因此對台灣的整體經濟狀況衝擊應仍在可控範圍!接下來值得台灣思考的關鍵,包括是否能盡可能守住台灣科技產業的優勢,如果被迫要求加大對美投資,衝擊影響評估需要盡早規劃,公開透明減少社會焦慮,並且思考如何用國內法規來降低對市場開放的衝擊!對台灣來說,這些是跟談判可以並行的工作,需要儘早啟動!
最後,翁履中喊話,台灣需要智慧、耐心與決心,還有最重要的"團結",一起去完成這場談判。希望政府能為台灣談到最好、最穩、最長遠的條件。20%關稅不是結束,而是真正談判的起點!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