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行人死亡仍偏高!兒少傷亡增至1.2萬人
政府多管齊下改善道安,行人死傷交通事故仍接連發生,牽動法規檢討。審計部檢視去年道安改善成效發現,成果與目標有落差,8縣市交通死傷情況仍嚴峻,兒童傷亡也居高不下,且多呈逐年上升趨勢,去年更增至1.2萬人,交通部應與地方政府研議對策。交通部表示,將協助落後縣市,以跨部會與地方力量提升成效。
行政院2024至2027年投入400億元推動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以2023年為基準訂定2030年目標,去年目標為整體死亡下降5%、行人死亡降7%。審計部指出,去年交通事故造成2950人死亡,其中行人死亡366人,較前年分別下降2.41%與3.68%,仍與目標有差距。
針對各縣市30日死亡數,去年以高雄市311人、台中市288人、桃園市287人、台南市277人及新北市269人最高;若參考各縣市人口比例,屏東縣、新竹市及花蓮縣的傷亡數也偏高。審計部點名,上述8個縣市民眾交通傷亡情況仍嚴峻。
中央將校園通學路徑納入人行環境改善重點,審計部提到,2018年起兒童交通傷亡除2021年下降,多呈逐年上升趨勢,前年起破萬人,去年增至1.2萬人,交通部應與地方檢討相關交安政策。
交通部說明,將協助成效落後縣市,以跨部會及地方力量提升道安成效,針對兒童交通問題已研提相關法規與政策,如修正標誌標線規定明確畫分學區,陸續完成各行人交安設施,增設行人專用時相等,兒童事故死亡有下降趨勢、受傷較多,將加強成人駕駛教育宣導。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認為,兒少傷亡不減反增,可見交通部、國土署及教育部等在橫向溝通與政策制訂面未連結,要如何輔導地方改善?雖在400億元經費推動下,學區逐步改善,但最關鍵的速限仍只有指引建議30公里,實際常見40至50公里,應入法強制規定。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表示,中央在交通工程、教育、監理與執法面法規不足,導致地方推動安全措施受限,如考訓缺乏行人停讓與互動觀念、記點制度無法篩選不適任駕駛、人行道與慢車路網零散,難連續深入社區,皆使行人環境難完善,陷惡性循環。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