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油飯」在台灣人的飲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02月06日10:45 • 發布於 02月04日01:1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文/黃婉玲

「油飯」在台灣人的飲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從出生後的彌月油飯開始,油飯就如影隨形般伴隨著人們成長,隨著時代演進,除了習俗中用得上油飯,就連日常生活也少不了它。現在市場上很容易見到販售油飯的攤位,許多人平日就喜歡吃油飯解饞兼當餐點,不像早年非得等彌月、改運、拜拜等習俗,才有機會吃到油飯。

油飯米糕大不同

有些人分不清楚油飯和台南米糕的差別。油飯是在糯米蒸熟後,用大量的紅蔥頭油和滷汁拌勻後食用,使用的油量比米糕多;米糕則是糯米蒸熟後,待客人上門盛一碗,再淋上肉臊醬汁,米糕裡頭的油脂來自醬汁的肥油丁。兩者製作方式有異,使用的油量不同,口感也有差別,是完全不同的食物。唯一相同之處是都用糯米蒸熟而成。

我看過有人把油飯包起來當成「竹葉米糕」販售,但這是一種「作手」,它的油量雖然比較少,卻不是現包的。正統米糕攤位供消費者外帶的竹葉米糕現點現包,是從一桶蒸好的糯米飯中舀出,拌好醬汁,以竹葉包裹,灑上一些魚脯後,直接包起來。正統做法需要一些技巧,經營米糕店的老闆都知道,要用竹葉包一碗米糕,沒有技術還包不起來,不信的話到米糕攤要求現包的竹葉米糕,說不定還會被拒絕。

那麼,「紅蟳米糕」明明紅蟳下面鋪的是油飯,為什麼稱呼卻是紅蟳米糕?「米糕捲」明明包的是油飯,卻又為什麼稱為米糕捲呢?

看到這裡似乎會有些迷糊,別擔心,我自己也經常對這些名稱感到困惑,但若懂得兩者製作上的差別,就能夠清楚區分了。當然,有時候不免會有約定成俗的口語錯誤。就像小時候中秋節家裡會開始進補,其中一道菜是先將糯米以麻油炒過,不加水而加米酒,再放上兩隻生紅蟳後就直接下鍋蒸。當時我們稱之為「紅蟳糯米飯」,也沒特別稱為「紅蟳油飯」,所以第一次聽到「紅蟳米糕」時,我的困惑可想而知。

我認為只在文字上著墨而不注重口味,爭了半天也沒有意義,懂得這道菜是什麼,傳得出去才重要。台灣的飲食背後蘊含著諸多文化意義,所以我喜歡用飲食談文化,在此我仍用油飯這個稱呼來取代米糕,但你也可以稱為米糕,我不介意,重要的是先把口味傳出去。

傳統習俗中的不可或缺

台南人的成長過程中,油飯必不可少。嬰兒出生後的「彌月」需要油飯,「度晬」(周歲)也會送油飯給至親報喜。孩童夜啼總是讓父母親心煩意亂、不知所措,長輩會教導為人父母者帶孩子到專門保佑小孩的三奶媽廟拜拜,祈求神明保佑孩子不要受驚嚇,這時也用得上油飯。另一個風俗是在傍晚時分,盛一碗油飯,煎個麻油蛋,擺在嬰兒床前「拜床母」(也有人稱為「鳥母」),祈求床母幫忙照顧嬰兒,減少夜啼,乖乖的順利平安長大。如此看來,傳統習俗中,單是幼兒時期就與油飯關係緊扣。

小孩成長到十六歲時,台南人有「做十六歲」的成年禮習俗。早年習俗認為,做十六歲這個儀式有對外宣告「家中孩子已經長大成年」之意,從此之後孩子到外面做工也可以領到和成人一樣的薪水,不再是「童工」只能領「囝仔工錢」,因此長輩會在小孩做成年禮時,帶孩子到七娘媽廟拜拜,也會準備油飯分贈親友,宣告吾家有兒(女)初長成。

很多家中有幼童的人家,也會趁著七娘媽壽誕,在家裡孩童睡覺之處拜油飯,所以每年農曆七月七日這一天,市場賣油飯的業者都會準備較多的量,提供消費者所需,但若太晚到市場還是會買不到。時至今日,做十六歲的習俗仍在,但早已和孩子是否為「童工」或是否領全薪無關,而是賦予孩子成年禮之後的自我期許與努力的目標。

油飯在傳統習俗中出現的時機不只如此。等女兒長大結婚要歸寧時,得準備一大盤鹹、甜油飯與一小碟甜油飯;大盤的鹹、甜油飯是祭祖用,也祈願讓全家人「吃平安」,比例上鹹滋味佔七分、甜滋味佔三分,如果家中人口眾多難以分食,會乾脆把甜油飯煮成米糕粥,如此分量就變多,大家都可以分享女兒帶回來的福氣。至於小碟的甜油飯可就異常珍貴、異常特別,不可分給外人食用,只能供新人獨享,象徵在未來的婚姻世界裡,只有夫妻兩人互相扶持、相互依靠,不能有第三者介入。

甜口味的油飯還有另一個出現時機。傳統的宗教信仰有改運的儀式,現代人想改運,就去買份金紙帶到廟裡請專人幫忙做個儀式改運,早期的人比較講究,會帶著一碗盛得高聳飽滿的甜油飯到廟裡拜拜,然後將甜油飯煮成粥或直接吃掉,認為如此就能獲得好運。

至此已不難發現,老祖先巧妙地透過飲食文化制定了很多規範,也藉著甜油飯傳遞許多甜蜜訊息,展現出舊時代的細膩思維,令人驚嘆於老祖先用食物傳遞訊息與體制的睿智。

另一方面,油飯不僅在人生儀式上扮演重要角色,辦桌宴席上同樣不可或缺。

一道好吃的油飯,米粒必須蒸到粒粒分明,晶瑩剔透,每一口都吃得到香Q的糯米香。糯米要蒸得恰到好處其實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會過軟、不Q,甚至有糜爛的感覺,蒸不透則有乾硬感。

早年的辦桌師傅炊糯米時都十分小心,因為賓客會以油飯的口味好壞私下判斷師傅是否有真功夫,趁機偷偷評分,衡量未來自家喜宴是否也要聘請師傅來辦桌。評斷師傅功力的關鍵菜色除了冷盤、紅燒羹,油飯往往就是第三道評斷依據。

吃糯米炫富

常聽人說「台南人愛吃甜是為了炫富」,這句話雖然一直讓老台南人納悶,但最近真的感覺台南店家的口味愈來愈甜。台南很多傳統小吃店近年多由外地人接掌,將這句話奉為圭臬的店家認為台南小吃就是要甜,做菜時只知道拚命加糖,忽略了傳統台南人的甜其實是加了甘草所產生的甘甜,而這種過甜的小吃則常讓老台南人嚇得卻步不前。

其實台南人並沒有特別愛吃甜,炫富也不是用甜來象徵!若真要說老台南人炫富的方式,我認為應該是「愛吃糯米」。

以前的年代貧富懸殊很大,糯米產量較少、價格自然較高,白米雖然相對便宜,但富裕人家不會因為價格而減少食用。糯米卻不同。糯米早年屬於昂貴食材,一般人無法天天吃得到用糯米製作的食物,端午節時這現象尤其明顯。在那個年代,要吃上一顆滿是糯米的粽子並不簡單!經濟較不富裕的家庭,綁粽子時往往得在糯米中摻雜雜糧充數,以減少些許經濟壓力,因此衍生出「米豆粽」、「綠豆仁粽」等不一樣的美味。隨著時間腳步進展到民國五○年、六○年,經濟情況逐漸轉好,糯米價格依然比白米高,油飯仍然不是人人吃得起,米糕粥更是一道高檔點心。現代經濟富裕,糯米與白米的差距不再明顯,上述現象逐漸消失。

母親家族每一位長輩都愛吃糯米,只要是糯米製作的菜餚就特別喜愛,從大姨到媽媽,口中時常掛著一句話就是「我天生有個糯米肚」。明明很多人認為糯米易傷胃,不宜吃多,但吃糯米對她們而言從來不是負擔,反而是飲食上最輕鬆的事,我想是她們懂得品嚐糯米的美好滋味所致。

「八分鹹、兩分甜」

早年一般家庭不見得會自己製作油飯,因為過去多是大家族住在一起,要一次取得大量食材並不容易,而且若沒有真功夫卻想在家裡做油飯,那可是件大事,忙了半天端出來的成品不一定能獲得青睞之外,還得背負被公婆責難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的罪名,寧可不做。即使阿舍家有家廚,除非喜獲麟兒,否則也不會沒事就製作油飯。若有必要做油飯時,都會慎重尋覓,向懂得做油飯的總鋪師訂購,或向專業做油飯的店家購買。

早年的彌月油飯到底長什麼樣子呢?

過去的彌月油飯通常以圓盤盛裝,長條型紙盒是近年的事,並以七分鹹、三分甜的比例盛裝送禮。食用時還有個小技巧,可依「八分鹹、兩分甜」的黃金比例,將兩種口味的油飯同時入口,鹹中帶甜,口味曼妙,煞是迷人。若是遇到對吃不講究的人,先吃甜的再吃鹹,或甜、鹹交叉食用,都不會覺得順口。

用筷子夾起甜鹹交融的「老饕吃法」又是什麼樣的曼妙滋味呢?

我的感覺是鹹中帶著微微的甜,「迷人」兩字已難以形容,而是「驚豔」。鹹味在甜米糕的襯托下香氣更為明顯,整體味道融合卻又顯得淡雅,兩種味道夾雜並不唐突,反倒相互襯托,會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只可惜早年這種吃法都是長輩的權利,小孩子只能吃鹹油飯,因為甜油飯的分量太少,索性一句「小孩不懂品味」,讓這滋味頓時變成大人專屬。長大後才吃到這滋味,初品嚐時真是驚為天人,久久難以忘懷。

單純一盒甜油飯的話,吃多了會覺得膩,而當愈多人沒嚐過「鹹甜交融」的吃法,不懂同時入口的曼妙風味,甜油飯的存在地位自然也就消失了。

年幼時家裡長輩交際較多,吃到各家送來的油飯機率很高,我發現每一次嚐到甜油飯的甜滋味都不太一樣,會調皮地為送來的甜油飯私下打分數,看誰家的甜油飯最好吃。每次媽媽端上一小盤甜油飯時,深愛這滋味的我總忍不住偷嚐一小口,卻也讓整盤油飯出現明顯缺角。媽媽知道我喜歡那個甜滋味,總會笑笑說著「又有小老鼠來偷吃了」。

可惜時至今日,大家已很少吃到甜油飯,逐漸遺忘了還有這道點心。我推測甜油飯的消失原因與師傅對於甜味的程度拿捏有關,因為製作甜油飯時若稍一失手,就會變得過甜,吃起來膩口而不受歡迎;但若擔心失手而綁手綁腳不敢放料,又容易做得不夠甜,帶不出味道。因此在製作甜油飯時,記住應有的甜滋味變得至關重要,倘若沒吃過,還真的不知道甜的定義在哪裡。

我曾聽長輩抱怨「現在的甜油飯不是愈做愈甜,就是做得不夠甜」,做得太甜會難以下嚥,不甜則覺得好像吃白糯米飯,只有米飯味而少了甜香,然而,恰到好處的甜味將讓甜油飯顯得格外誘人,清爽優雅的滋味在嘴裡綻放,教人怎能不喜愛。由於沒有高手能做出好吃的甜油飯,逐漸讓大家對甜油飯興趣缺缺,惡性循環下,師傅乾脆不做了,加上傳統禮制不再,甜油飯在市面上自然逐漸消失。

甜美又暖心的米糕粥

小時候嬸婆只要看到有人家請師傅來做油飯,都會向師傅加訂一些甜油飯,分贈親友,只因為用甜油飯煮成的米糕粥滋味最美、最好吃。單純用糯米煮出來的米糕粥會有點糜爛,吃起來濁濁糊糊的不清爽,用甜油飯煮出來的米糕粥則是湯頭甜美、清澈,小孩子都比較喜歡吃。

記得小時候每逢午後三、四點,總有阿伯推著板車沿街叫賣米糕粥。小孩子聽到響亮的叫賣聲只能偷偷吞嚥口水,不敢動心,因為根本買不起米糕粥這麼昂貴的高檔點心,也不敢奢望,只有經濟中上的家庭會買來當小點心吃。阿伯也很聰明,推車經過我們這群玩耍的小孩子身邊時,腳步總會突然變快,甚至懶得叫賣。

零用錢不夠買米糕粥的小孩也有自己的打算,畢竟阿伯盛裝米糕粥的碗又厚又淺,即使平日省吃儉用,狠下心來買碗米糕粥解饞,根本吃不到幾口就沒了,這樣的交易對孩子來講不划算,倒不如去買較便宜的大麥粥,足足可以吃兩大碗,因此賣大麥粥的攤販才是最受平常人家歡迎的。

現在我平時也會做些甜油飯,除了解饞,冬天還會分裝成一包包放進冰箱冷凍,想吃的時候再拿出來,加一點龍眼乾煮成米糕粥,熱呼呼的甜滋味暖心又暖胃,香甜誘人,很受家人歡迎。

「這油飯聘誰做的?」

值得一提的是,早年的米糕不會陽春登上辦桌宴席餐桌,而是分成六種款式製作成六款米糕捲,包括四種鹹口味、兩款甜口味。四款鹹口味米糕捲所包的餡料完全不同;兩款甜米糕捲則分別有一款原味,一款加點肉末鹹餡,吃起來甜中帶點微鹹。

現今辦桌宴席上經常出現「紅蟳米糕」,早年這道菜的做法可是被視為太過簡單,甚至被認為有點投機取巧。相比之下,六款米糕捲才是「手路菜」,光要準備六種不同的餡料就很麻煩,米糕捲起來之後還要裹粉去炸,炸好後還得標示清楚,否則光憑外表很難分辨哪一款米糕捲裡面包了什麼餡料,倘若上桌時送錯,那可就糗大了。而此處不稱「油飯」主因是糯米上沒有額外鋪料也不是用於儀式,所以退一步稱為「米糕」。

言而總之,過往人們總得等到有特殊喜慶時才有機會吃油飯解饞,不像現在想吃隨時可以下廚製作,時代的差異產生了不同的生活背景,現在的生活自由自在,想吃可以自己做,也買得到,可惜精品卻不多,只是人們好像也變得比較不挑剔了。還記得以前接到朋友送來的油飯都會問一句「聘誰做的」,餐桌上家人會討論師傅的手藝,成為另一種餐桌樂趣。

※ 本文摘自 《被誤解的老台菜》,原篇名為〈油飯〉,立即前往試讀►►►

被誤解的老台菜 - 黃婉玲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被誤解的老台菜》電子書 - 忠實傳遞老祖先餐桌上歷經千錘百鍊的好滋味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松山機場等地傳跳電! 台電:新北捷運局挖損輸電線路釀電壓壓降

台視
02

長榮BR271掛「7700」緊急代碼!起飛「空中卸油」10秒Mayday對話流出

三立新聞網
03

10天2病患術後亡 高市網紅減重醫師遭勒令停業2個月

自由電子報
04

7月底熄燈!旅客到機場才知「航空公司倒了」:解鎖人生

三立新聞網
05

台灣人洗腎位居第1名 台大名醫揭真相:全世界沒有健康食品

壹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2

ShowRong L
還好不是半夜看到這篇
02月16日05:23
阿文
竹葉米糕就是台南米糕~
02月13日12:46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一群人的善念延續 雲林志善環保行善協會成立 守護環境、關懷弱勢

觀傳媒

寶媽推嬰兒車搭捷運!「輾到路人的腳」遭瞪 怒開噴:又不嚴重

TVBS

集氣!棕熊「小喬」疑腫瘤復發 北市動物園啟動安寧照護評估

CTWANT

女兒讀私小遇「嚴格」老師變得愛哭失眠,醫師媽果斷轉學:嚴格不是兇,尊重才是教育的起點!

媽媽寶寶

温貞菱、丁寧《倒數回擊》入圍亞洲影視內容大獎

青年日報

(有影片)/國道清潔工被撞好險!彰化醫院施微創手術重獲自由呼吸

觀傳媒

螢火蟲航太拿下NASA 新合約,執行 2029 年月球南極多探測器任務

科技新報

王義川嘲諷女性外貌挨批 民眾黨彰化黨部:停止嘲笑女性外貌

觀傳媒

彰化縣田尾鄉第二、三選區合併 明年地方選舉實施

觀傳媒

員林諾貝爾幼兒園舉辦第31屆畢典 劉美蘭園長感恩謝幕譜下完美休止符

觀傳媒

書法學會拜會本報 宣傳南書盃

中華日報

仁愛基金會攜手仁愛長庚醫院 父親節前夕關懷獨老送物資

台灣好新聞

OSAMU GOODS快閃店活動南美館二館登場

中華日報

修復才兩年 三山國王廟漏水

中華日報

整修未全部完成 廟方盼集水槽與神房彩繪一併審議

中華日報

丹娜絲颱風重創臺南 議員林冠維要求市府爭取電桿地下化工程經費

中華日報

台中在地人激推!惹鍋后里店成旅客必訪名店,鄰近麗寶樂園的高CP值人氣鍋物

姊妹淘

【戀愛小教室怎麼紅?】Anna欸娜用內容逆轉人生

CTWANT

天赦立秋雙吉日 天壇湧人潮

中華日報

颱風「楊柳」醞釀中! 吳聖宇:恐走巴士海峽接近台灣

自由電子報

玉皇宮義賣補運金 籌設口腔中心

中華日報

領50萬做裝潢? 警銀聯手揭穿假投資陷阱

中華日報
影音

咖哩究竟拌不拌? 中信兄弟王威晨「偏激不拌派」

華視影音

咖哩究竟拌不拌? 中信兄弟王威晨「偏激不拌派」

華視新聞

搶「鮮」一步!鍋烤節首納「蔬食組」不葷主義上榜 中市經發局長親自貼紅榜

觀傳媒

強烈西南氣流重創彰化 多處排水系統與防汛設施嚴重損毀

觀傳媒

(有影片)/彰化榮家剪紙迎父親節 百歲長輩巧手創作傳遞滿滿祝福

觀傳媒

7月底豪雨致災 中市水利局積極啟動災後重建 全力修復市民家園

觀傳媒

還在煩沒地方創業?彰化「圓林園青創基地」熱烈招募中

觀傳媒

農村領航獎 溪口台部落主席獲肯定

中華日報

(有影片)/雲科大青創設計聯展在彰美館 73件作品展現青創設計力!

觀傳媒

桃園會展中心迎國際生醫盛會 ISOMRM與BIOMED-X共築生醫科技新紀元

觀傳媒

(有影片)/夏日英語不打烊 福德國小英語農場體驗課 翻轉暑期學習模式

觀傳媒

心臟功能剩不到兩成 中榮醫:植入式長效型左心室輔助器神救援

觀傳媒

東方美人茶評鑑 銅鑼曾郁芳奪特等獎

中華日報

松山機場大跳電「傳班機延後」 北捷手扶梯停擺!台電親曝原因

CTWANT

嘉基深耕泰國大谷地 推動醫療公衛建置診所年底啟用

觀傳媒

快來對獎!威力彩頭獎上看2.1億 最新獎號出爐

台視

張麗善訪花蓮 徐榛蔚導覽七星潭疊石藝術

中華日報

苗栗海洋觀光季 放流11萬尾魚苗

中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