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國際研討會登場 培育耐熱珊瑚機器手臂首亮相
(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屏東縣21日電)首屆台達國際珊瑚復育研討會今天登場,12個保育機構、8國學者齊聚屏東海生館,分享AI珊瑚調查機制等應用趨勢;會中首度展示台達機器手臂培育耐熱珊瑚成果。
台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表示,自2023年以來,全球持續海洋熱浪,已造成82個國家,共84%珊瑚礁面臨白化衝擊。台達透過志工及自身技術投入珊瑚復育,至今已復育1萬株珊瑚,未來5年更規劃保存太平洋一半以上、約300種珊瑚物種,以行動來應對日益嚴峻海洋生態挑戰。
郭珊珊說,為串聯全球保育夥伴,首度舉辦國際研討會,希望推動科技應用、AI技術與生物多樣性量化交流與合作,為珊瑚保育注入更多創新動能。
台達孕生珊瑚復育計畫總顧問、台灣珊瑚研究先驅戴昌鳳表示,台達推動科技參與生態保育,讓台灣研究與復育視野得以接軌國際。此次研討會兼具創新技術與實務保育工作,是很好的國際交流平台,希望未來能促成更跨國珊瑚復育合作。
台達表示,首屆「台達國際珊瑚復育研討會」,邀請全球最大自然保育組織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海洋生態研究權威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等12家頂尖保育機構參與;來自8國14名學者,深入分享AI珊瑚調查機制、珊瑚大面積成像監測(Large-Area Imaging) 建構數位孿生等最新應用趨勢。
會中首度展示台達協作型機器手臂協助耐熱珊瑚培育最新成果,展現科技結合生態復育創新實踐。會中說明,為尋找更多珊瑚耐熱基因,台達與海生館合作培育耐熱珊瑚,以跳缸增溫方式實驗,最高溫設在攝氏37度,利用機器手臂定時將珊瑚換至不同水溫水缸,時間、位置皆可精準設定,突破傳統人工操作極限,加速尋找不同耐熱珊瑚種類研究進程。
台達提及,研討會由台達基金會和台灣珊瑚礁學會攜手舉辦,參與機構包括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AIMS)、澳大利亞詹姆士庫克大學(JCU)、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海洋研究所(UCSD-SIO)、新加坡國立大學熱帶海洋科學院(TMSI)、印尼珊瑚大三角中心(CTC)、日本自然保護協會(NACS-J)等組織。(編輯:黃世雅)11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