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憑證開戶喊卡惹議 金管會限9月全面恢復
為防堵詐騙,近期超過10家銀行暫停受理自然人憑證線上開立數位帳戶,引發民怨。金管會緊急出面與銀行公會、相關銀行研商配套措施,發函要求暫停辦理的銀行調整作業流程,3個月內恢復自然人憑證開戶功能,預計9月中檢視恢復情況。
此次停辦名單包括臺銀、彰銀、第一銀行、華南銀、合庫銀、土銀、臺企銀、兆豐銀等八大行庫,以及北富銀、台新銀、高雄銀、京城銀、永豐銀等多家民營銀行。措施上路後,部分民眾反映開戶難度提高,繼ATM提款限額後,又增添金融服務不便性,呼籲主管機關應平衡打詐與客戶使用體驗。
數存帳戶依身分驗證方式不同,分為3類,其中第1類可透過自然人憑證在線上辦理。然而,近期出現民眾將憑證轉交第三人,甚至遭詐團竊取後開設人頭戶的案例,導致部分銀行觀察到第1類數存戶的警示戶比例偏高,因而暫停受理自然人憑證開戶。
金管會表示,自然人憑證本身並無資安疑慮,問題出在被不法人士利用,因此才有銀行出於風險控管而喊停。據瞭解,截至6月底,數存戶的警示戶比率為0.063%,扣除數存戶後,一般帳戶警示戶比率為0.062%,差距極小,顯示數存戶風險雖稍高,但並非不可控。
為兼顧防詐與便利性,金管會已召集銀行公會及業者研商,會中確立多項可行的強化措施,內容涵蓋以自然人憑證搭配實體帳戶或其他銀行臨櫃開立帳戶之資訊、採用視訊驗證或電信資料比對等多元方式,以及由銀行加強人工審查或設定交易限額管制。金管會未硬性規定銀行必須採取哪一種方式,而是授權業者依風險狀況與系統條件自主組合。
金管會指出,已發函要求停辦的銀行,依上述決議調整系統與流程,自然人憑證將在配套完善後恢復上線,既可防堵詐團人頭戶,也能回應民眾對數存開戶方便性的需求。隨著各銀行逐步完成系統調整,最快9月中旬後,民眾可望重新使用自然人憑證申辦數位存款帳戶。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