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萬人挺重啟,屏東7鄉不同意票大於同意;全國投票率僅29.5%,結果未過公投門檻
434萬人挺重啟,屏東7鄉不同意票大於同意;全國投票率僅29.5%,結果未過公投門檻;總統賴清德表示回應民意,將迅速制定核能機組安全審查辦法;在野黨喊話,超過7成投票民眾支持核能,政府必須扭轉錯誤能源政策;環團認重啟核三對屏東縣民不公平,政府應穩健推動核三除役。
今(23日)重啟核三公投開票結果顯示,雖同意超過430萬票、遠高於不同意的150萬票,但投票率不到3成,同意票數並未通過500萬票的門檻,公投未過關。
對此結果,總統賴清德表示:「雖然重啟核三公投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們也充分理解。」他表示,將依《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簡稱《核管法》)啟動相關程序:核能安全委員會(簡稱核安會)制定核能機組安全審查辦法、台電依照審查辦法進行自主安全檢查,在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共識三大原則下,面對核能議題。
公投提案人立委黃國昌表示,這次公投的同意票是不同意票的三倍,如果沒有這430萬人投下同意票,賴總統不會徹底反省、尊重民意。他也提到下個會期民眾黨將推動《公投法》修法,恢復公投綁大選。
■ 全國僅屏東7個鄉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竹縣、苗栗對重啟核三支持度最高
位於屏東縣恆春鎮的核三廠二號機於今年(2025)5月17日正式停機,成為我國最後一部停機的核電機組,使用了近半世紀的核能正式歸零,邁入非核的能源新頁;3座核電廠內共留下20,000多束的用過核燃料,則仍待處理。
但有關核能議題的論辯從未停止。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有29.84%(催票率)的民意同意刪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2025核電歸零」條款。2024年,曾共同參加過反核遊行、高舉非核家園標語的總統賴清德與行政院長卓榮泰紛紛表示,「非核家園」並非民進黨的意識形態,而是當年朝野共識;兩人也多次表示,在解決核能安全、核廢料能處理以及社會有共識三大前提下,對續用核電或先進核能技術持開放態度 才會使用核能。
核三廠二號機停機的4天前,5月13日在立法院占多數的國民黨及民眾黨立委以人數優勢三讀表決通過《核管法》第6條修正草案,刪除核電延役應於執照到期前5年提出申請的限制,允許執照到期停機後,可再申請啟用運轉,一旦審核通過,年限延長最多可達20年。
而在核電歸零3天後,5月2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由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提案的重啟核三公投案,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盼透過公投為「社會共識」解套,後經中選會訂於8月23日與7位區域立委罷免案一同投票。
今日全台各地天氣晴朗炎熱,北台灣體感溫度更達40℃以上,但投票所相當冷清。中選會指出,本次公民投票案,年滿18歲的投票權人共有2,000萬2,091人,其中首投族約75萬人,今日公投投票率僅29.53%,同意434萬1,432票、不同意151萬1,693票,同意票遠高於不同意票,但最終有效同意票未過500萬523票的門檻,公投案未通過。
綜觀全台368個鄉鎮市區,僅屏東7個鄉(高樹鄉、林邊鄉、新園鄉、崁頂鄉、萬巒鄉、南州鄉、九如鄉)的不同意票大於同意票,不過核三廠所在地恆春鎮同意4,103票、不同意2,658票,同意票較不同意票高出5.78個百分點。其餘361鄉鎮市區皆為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其中又以新竹縣、苗栗縣鄉鎮市區對重啟核三的支持度最高。
事實上,這已經是台灣社會6年來第三次與核能相關的公投案。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在公投綁大選的情況下拉高投票率,投票率達54.83%、投票數1,083萬2,735,其中同意票589萬5,560(催票率29.84%)、不同意票401萬4,215(催票率20.31%),通過25%同意門檻。
2021年的核四啟封公投則同樣未綁大選,導致投票率低率,投票率僅41.09%、投票數814萬5,700,同意票380萬4,689(催票率19.19%),不同意票426萬2,517(催票率21.50%),未通過門檻。
在這次核三重啟公投期間,支持方與反對方聚焦在核安、核廢、供電穩定及空氣汙染等議題。民眾黨打出「為台灣爭口氣」的口號,強調核三重啟不僅可以穩定供電,還能減少火力發電的空氣汙染,並降低發電成本。而反對方則擔憂核三重啟有安全風險、核廢料問題無解。
不過這次公投少了藍綠兩黨的政治動員,這回的核三重啟公投選情可說是相當冷清,民眾黨在822公投之夜號召藍白立委到場宣講,僅有上千名支持者到場聲援,而反核團體在816舉辦的反對核三重啟的遊行也僅有約百餘名民眾上街表達反核立場。
■ 賴清德不排斥新核能技術,要求核管會迅速制定核能機組安全審查辦法
賴清德晚間7點10分在總統府舉行談話時表示,雖然核三重啟公投沒有通過門檻,但尊重公投結果,也充分理解民意對多元能源選擇的期待,民眾對核電最大的期待就是安全,安全是科學問題,無法透過一場公投就解決。
他也重申,關於核電廠能否重啟,政府的立場有兩個必須: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安全檢查。他會請核安會盡快訂出相關辦法,並請台電據此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安全標準會依法送核安會審議。
他也強調,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如果未來核能更安全、核廢料更少,我們不會排斥先進核能,穩定供電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台灣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至於核安相關檢查需花費多少時間?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在昨(22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核三進行安檢條件相對成熟,台電內部預估,若一切順利,兩年內可完成自我檢查。但他也提到,重啟的安全程序,全球皆有標準,將透過安檢將風險挑出、進行設備補強與更換等,並因應國際經驗新增工作,再進行同行檢查,最後送核安會審查,「最後為難的是核安會,要做到安全無虞,最後可能不符經濟效益。」
■ 在野黨:民意展現要穩定的核能,喊話政府調整錯誤能源政策
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也在晚間6點半於中央黨部發表談話。針對能源議題,他表示,必須重建能源的安全韌性,確保台灣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國家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口號上,執政者必須務實地調整錯誤的能源政策。因為沒有穩定的電力,就沒有國家的競爭力。他認為,今天的民意已經展現,7成多(指本次公投同意票的得票率)的民眾支持必須要有穩定的核能,「政府必須確實執行立法院已經通過的核電延役的法案(指《核管法》第6條修正)」。
提案人黃國昌在晚間7點半舉行記者會表示,感謝430萬台灣公民在核三延役公投投下同意票,公投結果代表民進黨必須徹底檢討錯誤的能源政策,雖然沒有達到門檻,但已經凝聚巨大民意,也引起國內產官學界高度重識,政府應該謙卑聆聽、勇敢改變。
黃國昌說,這次公投同意票遠高於不同意票近3倍,清楚告訴政府要加快能源轉型腳步,矯正錯誤的能源政策,即使在核三廠所在的屏東,同意票仍高於不同意票,顯現在地民意也支持核三延役,「在公投結果出爐後,賴總統終於鬆口要讓台電依照《核管法》的規定進行安檢與申請延役,我相信如果沒有今天430萬台灣人民的意志,賴清德總統不會做出徹底反省與改變。」
他也提到,相比於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與九合一大選一同舉辦,當時投票率衝到了54.83%,這次公投在沒有綁大選的情況下,投票率僅約3成,導致同意票沒能達到門檻,這是2019年民進黨修《公投法》把公投與大選脫鉤,把公投關入鳥籠的後果,「下個會期民眾黨會推動《公投法》修法,打破鳥籠公投,實踐主權在民的精神。」
依照《公投法》規定,「公民投票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才算通過,若有效同意票未多於不同意票,或有效同意票數不足未超過具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均為不通過。
黃國昌提到,「以這次的投票結果看,有罷免投票的選區,公投投票率達5成5以上,(編按:本次7罷免案中,公投投票率最高的是台中市第2選區,投票率為49.5%)」但沒有罷免的選區,「大概投票率在2成7到2成8左右。」他認為,公投應該要與選舉共同舉行,才能便於民眾行使公民權,而非每兩年8月舉行,這是民眾黨推動修法的重點。
■ 環團:重啟核三對屏東縣民不公平,呼籲政府穩健推動核三除役,認真面對核廢料
不過,對於公投結果,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發言人崔愫欣強調,即使同意票高於不同意票,但最終公投結果並沒有過關,不具法律效力,且這次公投沒有經過民眾連署,只是立法院政黨惡鬥下倉促提出的政治操作,原本就預期同意票不會超過門檻。
她認為,這次的公投屬於複決的公投,是在野黨為了否決既有政策提出的公投案,提案方雖然有努力動員鼓勵民眾出門投票,但公投主文模糊,有很多民眾並沒有想要否決既有政策、或覺得怎麼投都沒差,因此選擇不去投票,只有約3成投票率的結果並不具有民意代表性。
「我們反對台電提出核三延役的申請,核三應該走向除役。」崔愫欣表示,《核管法》的後門被打開以後,可以預期未來可能過沒幾年核能存廢就會被拿出來炒作,「這次公投浪費了11億的公帑,政策反覆只會徒增台灣的能源成本、社會成本。」她批評,執政黨應穩健地推動核三除役,並認真面對核廢料的問題。
崔愫欣也提到,本次全國公投討論核三重啟與否,對於屏東縣民並不公平,選前擁核人士大力宣傳恆春有超過75%的人同意核三重啟,但從公投結果來看,恆春不同意票近40%,屏東的不同意票也有42%(指不同意票得票率)。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認為,核三重啟公投結果未達門檻,代表台灣人民決定不通過核三延役,政府應按公投結果讓核三壽終正寢,避免加劇社會分歧。
綠色和平氣候能源專案主任張皪心呼籲,提案方勿再沉迷在核三延役的選項,特別是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應放下對核三的執迷,政府應配合全球再生能源轉型趨勢,要求用電大戶、AI產業等高耗電企業承擔責任,共同發展綠能及儲能,落實使用者付費,才能真正保障公共利益,讓台灣攜手建立一個更安全、永續、自主且兼顧全民公平的能源體系。
公投意見發表會正方代表人之一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葉宗洸說,同意票沒能超過500萬票的門檻比較可惜,他認為,昨天曾文生的發言可能影響了部分人的投票意願,因為選民會想說既然台電都要提出延役的安檢了,無論公投結果如何都沒差。他強調,有高達75%(得票率)、超過434萬人支持核三重啟,政府不能等閒視之,民意已經透過公投做出明確的表達,政府應該認真思考核三的下一步。
葉宗洸也提到,政府現在既然要吸引AI、科技業到台灣投資,就必須提供充足的低碳電力,如果台灣排除了核能,只能提供產業不穩定的風電跟光電,或是高碳排的火力發電,那國際大廠就不會來台,無助於台灣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