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823結果 小笠原欣幸:「做到1事」的陣營2028更有望獲勝!
劉晉仁/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國民黨7件立委罷免案和民眾黨主推的核三延役公投今天(23日)投開票,結果皆為不通過。曾多次精準預測我國選舉結果的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今晚對此做出分析,直言民進黨在近10年間的「相對主導地位」迎來終結,台灣政壇進入朝野勢均力敵的時代,執政黨必須要正視慘敗的事實,但反對黨也要好好想想,是否僅靠「反綠情緒」就能實現政黨輪替?
小笠原欣幸今晚針對823罷免和公投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針對今次罷免案和726一樣全部告吹,小笠原表示,縱觀本次7選區全部結果,贊成罷免的比率為33.9%,反對為66.1%,國民黨這次領先優勢比上次42.5%對57.5%更大。不過7個選區的投票率為49.3%,低於上月26日24個選區的56.1%,他認為這有可能是因為民進黨支持者投票意願顯著下降。
小笠原表示,726大敗的結果讓綠營士氣受挫,反觀藍營支持者勢頭越來越強勁,雖然國會席次根本沒有改變,但這兩次罷免投票對賴清德政府和民進黨無疑是場重大打擊。
小笠原726當天就說過,823成功機率微乎其微,如今也確實如當時所預測,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有利的局面,中共對台灣的滲透有可能進一步深化。
至於核三公投,有434萬1432票贊成(74.2%),151萬1693票反對(25.8%),雖然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但因未達成案門檻(500萬523張同意票)而宣告不通過;整體投票率為29.5%,較2021年公投的41.1%大幅下降。小笠原指出,公投結果顯示,要求執政黨轉變非核政策的聲音佔了壓倒性多數,2021年公投曾就「啟用封存的核四發電廠」進行表決,當時反核方勝過擁核方,但這次卻發生逆轉,顯示執政黨的非核政策確實正面臨挑戰。但這次也因同意票未達門檻,公投宣布否決,小笠原認為這也可以說是在野陣營批判非核政策並未形成巨大風潮,加上綠營支持者在726罷免失利後灰心,降低出門投票意願,如何解讀因人而異。
小笠原接著說,核能支持與否在這3年多時間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主要原因在於半導體、AI相關產業產生大量電力需求,「台灣在蔡英文政府時期決定非核路線,今年5月最後運轉的核三廠停機除役,實現了「非核家園」,然而,太陽能、風力發電的進度落後於原訂計畫,實際上必須大幅仰賴火力發電。還有,太陽能板覆蓋農村、漁村造成環境惡化的疑慮,以及太陽能發電成為地方政治貪腐溫床的質疑,這些都是民眾切身的擔憂。政府必須認真因應這些質疑。在電力能源政策上,可以預見在野黨將持續發動攻勢。從這次結果來看,有必要檢討非核家園是否已淪為口號,以及論述是否需要與時俱進。」
最後小笠原坦言,大罷免和公投的結果,再次印證民進黨從2014年至2024年的「相對主導地位」迎來終結,台灣政治進入朝野勢均力敵的時代,「2項投票結果揭示,支撐民進黨過去10年優勢的『抗中保台』與『非核家園』兩大招牌效力正在減弱,如果民進黨內有能夠冷靜分析的人,應該會意識到重新建構這2大招牌論述的必要性。今年夏天以執政黨大敗、在野黨大勝收場,雙方都有各自的課題。執政黨必須從正視大敗的現實開始做起,而在野黨或許嘗到反民進黨這塊招牌的甜頭,但要好好想想僅憑「反綠情緒」真的就能實現政黨輪替?而且一旦執政,勢必要提出將台灣帶往何方的願景。能獲得正確教訓的陣營,將更有機會獲得2028年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