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違規+噪音擾民 高捷黃線施工配套挨轟 市府:溝蓋已整平、未禁跨越
高雄捷運黃線澄清路段因站體工程,將車道右移為二線道,引發民怨「被迫違規」,民代批配套不當,車輛壓過水溝蓋與公車停靠區,恐釀事故且噪音擾民。高市府捷運局表示,已改善水溝蓋平整與降噪,並持續交通維持,交通局強調,停靠區禁停車未禁跨越。
捷運黃線去年11月正式進場施工,位在澄清路段(大埤路至三多一路間)的YC03土建標工程率先動工,全長3.03公里將設Y5、 Y16、Y17及Y18共4座地下車站,車站間採潛盾隧道工法,初期先施作樹木移植、削減人行道、削減分隔島,降低施工對當地交通衝擊,並以型鋼護欄及紐澤西護欄阻隔工區,並配置義交協助指揮交通。
其中Y16車站澄清路段(文衡路至澄照路) 、Y17車站澄清路段(水源東路至光復路二段)今年1月起陸續施作兩側人行道及分隔島分區分段削減工程,使工程期維持車道數目,同時塗銷沿線停車格位,目前澄清路段中央已被紐澤西護欄圍住,道路兩側則以型鋼護欄區隔行人、車輛。
李雅靜實地會勘發現,道路被壓縮後,車輛幾乎無法避開公車停靠區,導致幾乎「每輛都被迫違規」,此外,施工也導致水溝蓋成為主要行駛路段,不僅有高低落差、濕滑等危險,雨天時更有機車「整台跳起來」的情形,極易釀成事故,非常危險。
她指出,許多民眾陳情,反映水溝蓋長時間被車輛輾壓產生巨大噪音,無論白天或夜晚都嚴重干擾作息,「這種規劃品質根本說不過去」。
對此,捷運局表示,捷捷運黃線工程,於鳳山澄清路各車站正進行交通維持作業,目的是透過削減外側人行道及分隔島並輔以交通警示設施,能夠維持澄清路汽機車2車道,以降低捷運車站後續施工對汽機車的影響。
捷運局將針對澄清路車道上水溝蓋,進行全面平整性檢查與改善、施作防滑塗料,並加裝橡膠墊,以確保行車安全並降低行車噪音。
交通局則指出,公車停靠區係用以公車準確停車以便利民眾上下車的標線指示並依設計規範可於車道上設置並只有禁止停車,未有禁止跨越規定。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