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腺症」術後副作用纏身!吳怡霈尋求中醫調理獲改善,醫師揭關鍵與調理秘招
女星吳怡霈近日在社群上發文,自己長期受到「子宮肌腺症」折磨,過程堪稱一段血淚歷程。多年來病痛纏身,直到去年9月,她才依循醫師建議接受手術治療,並在醫生建議下打了一針長效柳普林,卻也因此造成更年期症狀、停經等副作用。
為了改善問題,輾轉尋求中醫請益,卻被要求全面戒除最愛的「蛋、奶及咖啡因」。起初讓她相當不習慣,但實際執行後卻驚喜發現,不僅精神狀態更好,連睡眠品質也有明顯提升。
子宮肌腺症(adenomyosis)是子宮內膜組織長到子宮肌層內的狀態。
可能原因包含:
荷爾蒙因素:雌激素過高或波動,導致內膜異常生長。
子宮損傷:曾經生產、流產或手術,可能使內膜細胞鑽入肌層。
體質影響(中醫觀點):屬於「氣滯血瘀、寒濕內阻」型,經期常有血塊、經痛劇烈,甚至伴隨下腹沉重感。
西醫治療多以荷爾蒙抑制(如柳普林,GnRH agonist)或手術為主,但藥物抑制雌激素後,容易出現「假性更年期症狀」(如盜汗、失眠、骨質流失),正是吳怡霈遇到的狀況。
為什麼戒掉「蛋、奶、咖啡因」就有幫助?
這背後與荷爾蒙代謝、發炎反應有關:
蛋、奶:屬於高動物性蛋白與乳製品,部分人難以代謝,會加重體內的「濕熱」或「痰濁」,影響荷爾蒙平衡,間接惡化經痛與經血異常。
咖啡因:會刺激腎上腺、影響雌激素代謝,也可能使血管收縮,加重經痛與睡眠不穩。
中醫角度:這些食物屬於「助濕、助熱」之品,對於體質偏「血瘀、濕熱」的子宮肌腺症患者,確實會讓症狀惡化。戒除後,身體代謝壓力減輕,血脈流暢,自然改善。
所以不是「戒了食物就治病」,而是 減少加重內分泌與體質失衡的因素,讓身體有機會恢復平衡。
平常生活如何預防子宮肌腺症?
飲食:少吃高油炸、紅肉、乳製品、咖啡因、精緻糖。
多吃:深綠色蔬菜(含植化素,幫助代謝雌激素)、全穀類、豆製品(適量植物性雌激素,平衡荷爾蒙)。
適合:紅棗、枸杞、山楂、玫瑰花茶,有助活血理氣。
生活作息
規律睡眠:避免熬夜,因為熬夜會擾亂荷爾蒙與肝臟代謝。
適度運動:快走、瑜伽、核心運動可促進骨盆血液循環。
減壓:長期壓力會使腎上腺皮質與女性荷爾蒙失衡。
中醫調理
針灸:如三陰交、關元、氣海,可幫助調經止痛。
山茶花中醫診所院長 簡心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