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喝水不是多多益善,假如時機不對,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醫師提醒,喝水方式錯誤,除了頻尿導致睡眠品質下降,還可能因補充不足,引發泌尿道感染、腦血管疾病,正確補水方法也曝光了。
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在臉書指出,很多人以為「喝水」就是渴了就喝、不渴就不喝,但喝水方式錯了,真的會讓身體出大問題,並分享3個案例,提醒大家「喝錯了真的會生病」。
●案例1:不愛喝水的女士
1天只喝大約500毫升的水,覺得「反正不渴就不用喝」,結果經常泌尿道發炎,三天兩頭得吃抗生素。
據了解,泌尿系統需要水來沖刷細菌,當水分不足,就像溪水乾涸、雜質堆積,自然容易細菌孳生。
●案例2:喝水太多的女士
這名女士50公斤,生活養生,每天喝下近3000毫升的水。不過,因為時機不對,常常睡前喝一大杯,結果晚上頻尿、睡眠品質差,白天精神也不佳。
劉博仁建議,睡前2~3小時要減少喝水,改變習慣後,夜間頻尿大幅改善。
●案例3:流汗脫水小中風
一名男士在工地工作流汗多,平常卻不太喝水,有次大量流汗後沒有即時補水,結果嚴重脫水,引發腦梗塞中風。
據了解,流汗代表水和電解質都會流失,如果沒有即時補充,會讓血液濃稠、增加腦血管意外風險。
劉博仁說明,喝水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想到才喝」。最正確的方法是少量多次、掌握時機。每天需要的水量,是體重乘以30毫升;白開水才是最乾淨的水分來源,飲料、咖啡、酒精都不能取代。
劉博仁強調,等到口渴才喝水,其實已經是輕度脫水,所以要養成定時補水的習慣。喝水不是小事,與腎臟、心臟、腦血管健康息息相關,記得要「喝對量」、更要「喝對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