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維他命粉劑、錠劑、發泡錠哪種比較好?藥師揭挑選攻略「這種最好」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9小時前 • Uho編輯部

維生素C有多種益處,包括增強免疫力、抗氧化、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等功效,但要如何補充呢?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蘇柏名於《歡迎光臨藥妝店》一書中,介紹常見的營養補充品,詳細解釋商品與健康的關係,並解答常見的保健品疑問,補充保健品應依個人需求適量攝取,才是真正對健康有益的方式。以下為原書摘文:

很多古裝劇中會出現「下毒」的橋段,尤其「鶴頂紅」可說是曝光度最高的毒藥榜之首。鶴頂紅俗稱「砒霜」,化學式是三氧化二砷,但這和維生素C有什麼關係呢?

在藥妝店上班的時候,曾經有民眾在購物的時候問我:「藥師,我看網路說維他命C不可以跟蝦子一起吃,否則會中毒喔?這樣是不是就不要吃檸檬魚了?也不要在海鮮上面擠檸檬汁?」我查了一下,的確很多海鮮都含有砷,大量的海鮮加上維生素C的確有可能產生所謂的砒霜。

但是讀者們也不用擔心,衛福部已經出面解釋,這個情況必須要一次吃下50公斤的蝦和大量維生素C才有可能發生。當時我聽到這個網路謠言,只覺得有夠「蝦」!維生素C是藥妝店內購買率前3名的搶手商品,但不是拿來配海鮮的啦。

民眾到藥妝店購買維生素C不外乎有幾個原因:「想要預防/治療感冒」「想要美白」「想要更多膠原蛋白」。但,維生素C真的有這麼神嗎?這一章將為大家揭開維生素C的神秘面紗。

維生素C可以治療感冒?

很多民眾認為維生素C可以治療感冒,但事實上,流感的病原體是病毒,一般感冒症狀則可能是細菌引起的,對付病毒藥要用抗病毒藥,對付細菌則是要用抗生素,維生素C不可能殺死流感病毒或細菌,更不可能治療「感冒症狀」。但是臨床上已經有不少實證,證實維生素C有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維生素C除了是很強的抗氧化劑,可以保護細胞不受到氧化傷害,還可以刺激一種白血球,讓免疫中性球可以很快地跑到感染部位,吞噬外來病原體。

所以雖然維生素C沒有辦法直接殺死細菌或是病毒,但可以加速身體的自我防衛功能,讓感冒快點好起來,對於加速康復可是大有助益。

維生素C是美白聖品,它的功能是運用自身強大的抗氧化力來達到美白效果。所謂的「抗氧化」,其實是犧牲自己,把自己氧化,才能讓其他細胞「抗氧化」,也就是產生了「還原」的效果。

皮膚的黑色素主要存在於「表皮層下方、真皮層上方」,當維生素C在這些地方碰到黑色素的時候,就會發揮抗氧化的能力,把「黑色素還原」,而黑色素一旦被還原就不再是黑的了,皮膚自然就能變白皙。

維生素C可以美白嗎?

講到這裡還可以延伸出另一個觀念,如果想要變白,維生素C究竟要用吃的?還是擦的效果比較好?從前面的說明,大家應該可以知道,在維生素C發揮美白功效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讓維生素C接觸到黑色素,而黑色素主要出現在「真皮層上方、表皮層下方」,然而人體的表皮層中是沒有血管通過的。

所以如果用吃的,吸收進去的維生素C會在腸胃被吸收,透過血液流經全身,可是沒有辦法在血管接觸不到的地方發揮效果;如果改用擦的就可以經皮膚表皮吸收,接觸到皮膚表面的黑色素。

順帶一提,這也是為什麼香港腳和灰指甲藥品會建議用擦的,因為吃進去的藥,未必能夠透過血液傳送,接觸到黴菌細胞,用擦的反而能有效接觸到目標。

年輕人的皮膚可以這麼Q彈就是因為有著滿滿的膠原蛋白。而膠原蛋白的合成,絕對不可以缺少維生素C,否則補充再多原料也無法生成。除此之外,維生素C還可以保護人體已經存在的膠原蛋白,避免因為氧化所造成的膠原蛋白流失。

所以動完手術或者是皮膚有傷口的人,我也建議每天都要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除了可以促進膠原蛋白合成,讓傷口癒合比較快,也可以降低傷口受到氧化破壞,還可以提升免疫力,啟動身體的自我防護功能。

維生素C一天吃多少?

根據衛福部的膳食營養建議,人體每天至少要攝取100毫克的維生素C,其實我覺得可以再多吃一點,一天不要超過1000毫克都屬於安全範圍。

維生素C存在於很多蔬果之中,不一定要仰賴保健食品也可以輕易獲得補充,一天只要攝取2份以上的蔬果就可以獲取足夠的維生素C,譬如一天吃三顆奇異果或三分之一顆芭樂,維生素C含量就已經超過100毫克。

至於應該要一次補充足量?還是要分次補充比較好呢?人體如果一次攝取大劑量的維生素C,吸收率反而會下降,所以少量多次補充維生素C比較適合。市面上維生素C動輒一顆500、1000毫克,與其這樣補充,不如三餐飯後都補個100毫克,吸收效果會來得更好。因此在購買產品之前,建議民眾先看清楚營養標示。

時常有民眾詢問我:「水溶性的維生素是不是多喝水就沒事?」「什麼人不適合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主要經過腎臟代謝、尿液排除,所以腎臟功能不好的人,的確不適合補充太多。

另外,維生素C在身體代謝後會形成草酸,有可能會和體內的鈣結合成草酸鈣,如果有腎結石的人,也不建議大量補充維生素C,雖然並非有絕對相關性,但還是小心為上。身為藥師的我建議有腎功能問題,或結石病史及風險的人,維生素C的補充量一天不要超過250毫克。最保險的做法,還是在購買前跟藥師討論。

維生素C天然比較好?

至於維生素C是不是「天然欸尚好」,答案是不一定喔!市面上大部分的維生素都是合成的,而且天然跟合成兩種在吸收和利用上幾乎沒有差異,其中化學合成的好處是可以精準確保維生素的品質以及含量,成本也低很多。

前面提到吃三分之一顆芭樂就可以補足100毫克的維生素C,如果維生素C產品全部都要用天然萃取製成,製作成本就會變得非常高,而效果也不見得比較好,因此我建議大家可以放心的使用合法合格廠商所製作的化學合成維生素。

至於維生素C的各種劑型,像是粉劑、錠劑、發泡錠、緩釋錠等,究竟哪一種比較好呢?其實以溶解和吸收來說,發泡錠是最好的,因為吃到肚子裡面的錠劑未必會完全溶解,有時候來不及溶解吸收就直接被身體排出。

不過發泡錠一來比較貴,二來鈉含量比較高,所以不建議有慢性腎臟病的人使用。而緩釋錠的優點是藉由它慢慢釋放的特性,讓身體可以慢慢的吸收,如果想要少量多次補充,就可以直接使用緩釋錠,但缺點是價格比較貴。

然而維生素C的取得比較容易,民眾未必需要花大錢。另外有些家長會選用維生素C軟糖給小朋友,這時特別需要注意糖份的攝取,盡量選擇單顆劑量就能直接補足的產品,以免攝取進過多的糖份。

(本文摘自/歡迎光臨藥妝店:暖氣藥師的保健選物指南/時報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我癌症快離世了,但我還活著!他對妻告白:每一餐都要一起吃,即便我不能吃也要陪她浪漫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2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健康醫療網
03

血癌有救?沈玉琳病況曝 醫揭癌症存活4要件!3問題救命必問

健康2.0
04

運動後立刻補充蛋白質才能增肌?新研究「1句話」揭驚人真相

三立新聞網
05

吳淑珍驚傳「姿勢性低血壓」休克!臺大醫示警:年長者「血壓太低」比高血壓更危險,3症狀易忽略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3大壞習慣養出「脂肪肝」!中醫推4招生活法「疏肝健脾」,讓肝不再油膩膩

姊妹淘

「懶得保養」小心釀皮膚危機!醫曝男性護膚4大誤區 做好3點改善

健康醫療網

消保協會抽驗乾枸杞鉛、鎘超標? 食藥署:乾燥率回推全合格

自由電子報

台灣每3名學童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6點建議顧健康,避免肥胖找上門

華人健康網

尿路結石是沉默殺手 男性風險高於女性兩倍

青年日報

日本輸了!摩納哥「百歲人瑞比例」世界第一 台灣排名贏過英美

CTWANT

比橄欖油強!研究揭「1油品」能減重、降血糖 醫:冷用效果加倍

TVBS

腎結石與痛風患者必看!專家提醒:菠菜汆燙後吃更安全

中天電視台

血管「最怕5類食物」!營養師示警:多吃恐害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當朋友跟你說「想死」,別只說「想開點」!這5件事,比任何藥物都有效!

康健雜誌

追蹤6萬人調查! 「植物蛋白+紅肉」腎病風險降5成

中天電視台

藥局變健身房!巴金森爺爺天天來練肌,3個月告別安眠藥、跑廁所次數少一半

康健雜誌

抖腳=漏財?醫揭4大抖腳「身心小秘密」:不一定是壞事

太報

300萬筆健檢揭隱憂:台灣成人肥胖率10年飆至74.7%、女性骨鬆率超過5成

信傳媒

芝麻油大勝!可延緩糖尿病「還能減重」 醫:冷用是關鍵

中天電視台

喉嚨乾癢、咳不停如何舒緩? 8種「潤喉飲食」助開嗓

NOW健康

末期失智患鼻胃管餵食反增併發症風險?醫病共決 4 問題解進食困難問題

Heho健康

臺灣癌症治療達到國際頂尖水準!北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

華人健康網

7歲前免費7次健檢、6次篩檢 竟有3成家長不知情

中天電視台

流感與感冒不同!醫揭最佳用藥時機是「這時候」:錯過恐擴散染全家

優活健康網

沈玉琳案例警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擴散快,及早就醫是關鍵

常春月刊

台灣胃癌存活率低於日韓!藥師親教:「這樣做」能阻斷主要致病因素

健康醫療網

61歲糖尿病婦染流感併發重症 高齡與多重慢性病風險增

NOW健康

「亞健康」常見慢性疼痛!中醫不再只是把脈開藥,AI檢測打造客製化運動處方

華人健康網

林口長庚邀請民眾線上簽署器捐 肺臟受贈者現身表達感激

桃園電子報

50後好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恐失明!補充4種食物擺脫惡視力:每週至少吃2次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羅慧夫基金會年度募款記者會 温昇豪現身呼籲社會友善支持顱顏家庭腭裂女孩勇敢故事感動全場

優活健康網

近3成民眾不知兒童免費健檢! 應把握7歲前13次檢查

NOW健康

狂喝水+吃菜還是便秘?營養師曝「這食物吃太少」

造咖

日料不是都健康!每週吃「它」3次 增1.52倍死亡風險

三立新聞網

本土劇臨演冒充官員詐騙 羅一鈞怒斥:簽名沒那麼醜

中天電視台

南台灣豪雨恐釀登革熱疫情!專家:9月最危險

中天電視台

醫起看/失眠有4類型 營養師揭3解方進夢鄉

EBC 東森新聞

暑假過半!近2成北市學童過重 專家教「4原則」守住健康體位

中華日報

夏天反覆癢到崩潰!醫點名吃錯食物、作息亂 蕁麻疹最容易爆發!

Heho健康

拉麵控注意!日研究:每週吃3次 死亡風險增1.52倍

中天電視台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中華日報

經痛警訊別忽視!中醫師教4種體質對症食療 幫助改善每月困擾

中華日報

「這4種運動」助孩子骨骼發育,爸爸也更健康! 醫認證大推

常春月刊

「國民女婿」羅一鈞遭冒名 假公務員詐騙罹癌家屬得逞

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