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蚊子叮!「屈公病vs登革熱」怎麼分? 醫教快速辨症狀
「屈公病」和「登革熱」差別在哪?究竟這種名字很特別的疾病是如何傳播?感染之後會出現什麼症狀?同樣經由病媒蚊散布,屈公病和登革熱又有什麼差別?
什麼是屈公病?
根據苗栗縣政府全球資訊網指出,屈公病是被帶有屈公病毒(Chikungunya Virus)的病媒蚊叮咬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在我國被列為第二類傳染病,部分染病患者會出現嚴重關節疼痛。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就是指「痛得將身體彎起來」。
傳播方式: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
屈公病是由病媒蚊傳播的疾病,台灣以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為主要的傳播媒介,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疾病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疲倦、肌肉疼痛、皮疹,大部分患者在1週內可康復,部分患者從發病開始出 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個月。
屈公病與登革熱症狀相似,但並不一樣
屈公病和登革熱皆透過帶有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感染,而部分症狀相似。然而,兩者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疾病。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感染,須注意少數病患可能併發登革出血熱;而屈公病則須注意患者是否持續或反覆的嚴重關節疼痛。
這些人都是重症高風險群 目前無特定抗病毒物可供治療
屈公病較少見致死案例,然而,新生兒、65歲以上、慢性病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為屈公病重症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
目前感染屈公病並無特定的抗病毒藥物可供患者進行治療,醫生可依症狀給予支持性治療,並讓病患獲得充足的休息,補充足夠的水分。
清除積水容器 做好防蚊措施是屈公病防治的不二法門
由於屈公病是經由病媒蚊叮咬而傳播,民眾應注意居家易孳生蚊蟲的環境,清除積水容器、裝設紗窗以避免蚊子叮咬。若是前往戶外或屈公病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如: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有DEET的防蚊藥劑。若出現疑似症狀時,請儘速至附近醫療院所就醫。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O型血最容易被叮?中醫師揭「蚊子偏愛體質」 常喝手搖飲、失眠多夢都上榜
·防蚊藥「這些常見成分」2歲以下嬰幼兒擦了恐呼吸暫停! 藥師嚴厲警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