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髮愈治愈嚴重?當心你得了「這種禿」,醫破除迷思:別再找「植髮專科」!
頭髮有「第二張臉」之稱,不僅和容貌有關,也是身體發出警訊,而且不只雄性禿不可逆,疤痕性落髮如果延誤治療,也可能導致永久性落髮。
一位55歲中年男性,慢性落髮持續1年,期間曾自行買健髮、生髮產品,但情況不見好轉,後來還接受植髮手術,沒想到落髮範圍持續擴大。就醫才發現,原來男子患有「扁平苔癬性禿髮」,屬於慢性發炎造成的疤痕性落髮,在未經診斷治療下就植髮,反而會導致毛囊無法存活,術後疤痕更擴大。
台北榮總皮膚部主任陳志強說明,疤痕性落髮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免疫系統不明原因過度活化、攻擊自己,造成毛囊受損、發炎,形成疤痕組織,且因毛囊幹細胞也受到攻擊,就像大樹連樹根一起被攻擊,若延誤治療,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落髮,頭髮不會再長回來。
掉髮少不一定正常,毛髮萎縮、變細也要注意
首盛診所院長簡銘成表示,國內曾有醫院做過問卷調查,約2~3成民眾有落髮困擾,但實際數字應該更高,歐美也發現,高達7、8成民眾有掉髮困擾,幾乎每2人就有1人受落髮所苦,只是每個人對於掉髮的看法和接受度不一。
一般人正常約有10萬根頭髮,由於頭髮會經歷生長期、退化期和休止期,因此1天掉髮100根內都屬正常,如果有洗頭,200根也在可接受範圍。陳志強強調,但有時每天掉髮雖不多,卻長不回來,毛髮慢慢萎縮、變細,反而更要提高警覺。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黃柏翰也提醒,如果掉髮持續惡化或快速脫落,都要盡快就醫,掉髮有時不是單一疾病,可能是多種原因造成的現象,包括免疫異常、荷爾蒙失調、感染、慢性發炎或藥物副作用等。
錯過黃金治療期,疤痕性落髮恐成永久性傷害
大量掉髮最常見原因是雄性禿。簡銘成表示,男性發生率隨著年紀而增加,30歲約3成、40歲約4成、50歲約5成,女性大約是男性的一半,男女差異主要在於女性大多是整個頭頂稀疏,較少出現髮線後退或髮旋變化。
其次是休止期落髮,1天可能落髮2、300根,陳志強指出,有時壓力、產後、缺鐵、缺鋅、睡眠不佳、施打疫苗、新冠確診,都有可能造成休止期落髮。
至於俗稱「鬼剃頭」的圓禿,則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毛囊受免疫系統攻擊導致落髮,可能從斑塊型圓禿進展至全頭禿,甚至全身禿。曾有女子突發性落髮,自行服用補品和紓壓產品,但數月仍未見好轉,就醫檢查才確診是圓禿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接受免疫與內分泌治療才逐漸改善。
另外,還有一種同樣是自體免疫疾病引發的疤痕性落髮。陳志強說,有別於圓形禿只有造成毛囊部分受損,頭髮還有機會長回來,疤痕性落髮因為毛囊幹細胞也遭到攻擊,包括皮膚表皮、真皮、毛囊幹細胞都發炎,一旦形成疤痕組織就很難再長出頭髮,因此要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只要讓進展中的發炎獲得控制,就有機會再長出毛髮。
沒有落髮專科、植髮專科,頭皮毛髮問題務必找皮膚科
黃柏翰點出民眾對於落髮常見5大迷思,包括以為年紀大了掉髮是正常、掉髮換洗髮精就會改善、壓力引起的掉髮會自然恢復、掉髮問題只要植髮就能一次改善,以及使用補品就能長髮,實際上,掉髮有可能是病理性落髮,也不是每一種壓力掉髮都會自然好轉,植髮前也必須確認頭皮狀況是否合適。
面對三千煩惱絲,黃柏翰提醒,沒有落髮專科、頭髮專科或植髮專科,若遇到頭皮和毛髮問題,務必先找皮膚科醫師進行專業診斷,才能選擇正確有效的治療方式,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恐讓落髮情況更惡化。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