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屈公病疫情擴散!會人傳人嗎? 醫揭「潛伏期、症狀與高風險族群」
近期,中國廣東佛山市一帶驚傳屈公病(Chikungunya,中國稱「基孔肯雅熱」)疫情,引發國際高度關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已對中國發布二級旅遊健康警示(Alert Level 2),提醒計畫前往中國的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加強防蚊措施。台灣疾管署也針對屈公病整理出QA,協助民眾快速了解此疾病。
什麼是屈公病?
屈公病是被帶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屈公病會有什麼症狀?
屈公病毒感染者多數有症狀,包含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約70%患者有,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約半數的患者會出現),且可伴隨結膜炎、腹瀉、畏光等非典型症狀,症狀持續約3至7天。
罹患屈公病的嚴重性?
屈公病較少見致死的案例,大部分患者在7至10天內可康復,少數患者從發病開始出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週至數月,甚至數年。
屈公病有哪些高風險族群?
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是罹患屈公病易有併發症或病況嚴重之風險族群。
屈公病傳染途徑為何?
屈公病是由病媒蚊傳播的疾病,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臺灣以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為主要的傳播媒介。
屈公病潛伏期和可傳染期?
被病媒蚊叮咬感染屈公病毒至發病的期間稱為潛伏期,介於2至12天,通常為4至8天。屈公病病患在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期間,血液中有屈公病毒活動,稱之為病毒血症期(viremia),也就是可傳染期,此時如果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2至9天後,便此病媒蚊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的人時,就可將病毒傳播出去。
屈公病流行地區有哪些?
屈公病疫情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近幾年,由於經貿發展及人口遷移等因素,流行地區已逐漸擴大,目前屈公病疫情已擴展到亞洲、非洲、歐洲及美洲超過110個國家。
如果要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區,應如何避免感染?
如果要前往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
1、應選擇裝有紗窗、紗門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避免病媒蚊叮咬。
2、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有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的防蚊藥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另如有防曬需求,建議先塗抹防曬乳,間隔15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
3、從屈公病流行地區入境臺灣後請自我健康監測14天,如有發燒、頭痛、出疹、關節疼痛及肌肉痠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與暴露史,利於醫師診斷。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中國爆屈公病「無藥可治」!疑似感染屈公病怎辦? 醫教防護與處置法
·都是蚊子叮!「屈公病vs登革熱」怎麼分? 醫教快速辨症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