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年紀大就記性差、易分心?5招鍛鍊大腦,幾歲做都有效

康健雜誌

更新於 3小時前 • 發布於 3小時前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梁元齡編譯 圖/photoAC
年紀大就記性差、易分心?5招鍛鍊大腦,幾歲做都有效

你以為年紀大了,腦袋就不再成長?大錯特錯。不管幾歲,我們的腦細胞都會不斷增生,正如發育時多運動會長高,只要我們有效鍛鍊大腦,就能增強記性、提升專注力。

我們的大腦終其一生都會不斷修正結構、功能,在思考、行動和經驗事物時,創造出新的神經連結,讓記性變強、也更專注,這種潛力又稱「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只要好好善用神經可塑性,不管幾歲,你都可以變「聰明」。

為什麼?我們的腦內有數千億個神經元,每當受外界刺激、進行學習或其他活動,神經元間就會相互連結,建構起神經網路。而神經元的連結點(突觸,synapse)愈靈活,我們就愈能效率用腦,想專注時能專注、對新資訊也能較快記住。

美國芝加哥認知健全中心(Chicago Center for Cognitive Wellness)主任歐爾(Sherrie D. All)指出,智商雖是天生註定 ,但只要常鍛鍊大腦,還是可以擴展工作記憶,保留重要資訊、轉成長期記憶,進而讓腦袋更靈光。

5招鍛鍊大腦,幫你健腦防老

睡眠充足、營養均衡都有利於大腦回想、理解資訊,除此之外,美國《預防(Prevention)》雜誌也提供5招大腦鍛鍊法,不分老少都能用:

1.多活動筋骨,強化神經連結

運動可以強身健腦,讓腦細胞增生、強化腦神經元之間的連結。

《應用生理學、營養與代謝(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發現,讓60歲以上的人做跑步衝刺、體操等高強度間歇運動(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後,記性表現會進步高達30%。

不只高強度運動,溫和的瑜伽也有益大腦。研究人員從核磁共振掃描中發現,做瑜伽能增加海馬迴的體積、強化記性,且促進前額葉皮質層增生,有利於規劃和策略思考。

2.擁抱新挑戰,避免腦部萎縮

專家指出,接受新挑戰、練習新事物,都能替大腦建立新迴路、擴增灰質區(gray matter)。灰質區負責掌管思考、計算和專注力,隨年齡增長體積會逐漸萎縮、提高失智風險,而學習樂器、第2外語等方式,都能增加灰質區體積。

學習新專長是接受挑戰的好方式。哈肯薩克大學醫療中心(Hackensack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精神病學主任施默(Gary Small)提醒,重點貴在持之以恆,建議從有興趣的事開始,別一開始就設太高門檻。

平時適度做點小變化,比如把玩數獨改成玩填字遊戲,或是平常畫油畫、偶爾改練素描,都能增添新鮮感、讓你的興趣走得更長久。

3.正念冥想,專注力大提升

《尖端人類神經科學(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的研究發現,即使只是短短幾分鐘,正念冥想的效果也立竿見影。讓冥想新手收聽10分鐘的正念冥想語音後,他們做事的專注度、準確度、反應度都變好。

加州大學心智與大腦中心(Center for Mind and Brain)做長期研究發現,培養冥想習慣長達3個月,能有效增加專注力;且往後7年內每天只需冥想1小時,就能維持相同效果。

「在認知科學領域中,專注力最具開發潛能」歐爾說:「而冥想是提高專注力的好方法,即便那幾分鐘你只是在專心呼吸,但持續數週後,海馬迴、前額葉皮層體積都會增大,杏仁核也會縮小,讓情緒更穩定。」

冥想的另個好處是紓解壓力。大腦在緊張時會分泌皮質醇(cortisol),隨時處於如備戰狀態的「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因此壓力、恐慌感會讓我們難以專注,有害腦細胞。而這種狀態能透過冥想緩解。

4.維持社交活動,增加大腦刺激

美國加州神經中樞實驗室(Neuroscape)主持人加薩利(Adam Gazzaley)指出,長期與外界隔絕、不社交將有害大腦。「自我隔離會減少壽命,還會影響身心」加薩利建議,定期與親友維持聯繫,偶爾一起看場電影、揪團打麻將或桌遊、結伴踏青等,都能活化腦袋。

社交能促進認知能力,當你與別人對話同時,也是在學習新事物、接受新刺激。根據《社會心理學與性格科學(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期刊的研究,短短10分鐘的閒聊,就能有效幫大腦鍛鍊工作記憶。

5.腦力訓練遊戲,培養思考反應力

最後,研究人員也建議多做腦力訓練遊戲。腦力遊戲百百種,有些聚焦於培養邏輯思維,有些用來提升資訊處理速度。不妨把這些訓練當作玩遊戲,用輕鬆心態、閒暇空檔鍛鍊大腦。現在就試玩一下這個《一分鐘提升腦力》的遊戲吧。

「認知重建治療」對一般人也有效

除了前述5招,常用於治療中風或腦傷病人的「認知重建(cognitive rehabilitation)」,也能幫一般人重拾衰退記性,主要分2種:

‧ 代償介入治療法(compensatory interventions):透過日常的小技巧,改善記憶衰退對生活的影響,比如撰寫打油詩、運用圖像化思考來幫助記憶,或是培養物歸原位的習慣。

‧ 修復介入治療法(restorative interventions):主要用來協助創傷性腦損傷患者,重新學習過去就會的能力。通常藉由重複性地練習某種特定能力(比如說話),來刺激、重建受損的神經系統。

不論採哪種方式,施默強調,目標都是「鍛鍊大腦,而非壓榨大腦」,所以死背強記、逼自己做強度太高的鍛鍊,都可能有反效果。神經突觸也不是愈多愈好,腦內神經網活動太旺盛,反而恐致智商下降。

資料來源:Prevention、Science Daily

延伸閱讀:

屈公病國際疫情大爆發,WHO呼籲採取行動!「痛到身體彎起來」,誰最危險?

失智症新藥「欣智樂」健保不給付!病患想用得闖4關卡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李遠哲夫人吳錦麗罹「癌王」逝!「7症狀」是警訊 灰白糞便別輕忽

三立新聞網
02

「1激素」狂分泌就瘦不下來!醫曝「降低壓力荷爾蒙」這樣吃有效瘦

健康2.0
03

08月04日 成功並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末日

Heho健康
04

不用跑步、不用飆汗!女性每天「1輕鬆動作」就能降血壓、防心梗

三立新聞網
05

比睡太少致命!研究揭「1睡眠習慣」很傷身 恐釀帕金森氏症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影音

花生醬有黃麴毒素?該怎麼避免

好食課

常做噩夢不只傷神恐還傷身!英研究:可能加速老化 早逝風險增3倍

健康醫療網

胰臟癌5年存活率僅1成 李遠哲夫人吳錦麗抗癌一年半病逝享耆壽90歲

Heho健康

哈佛醫師警告「臥室3件常見物品恐損健康」 枕頭、空氣香氛、床墊應立即汰換

CTWANT

女性停經後血壓悄悄升高!醫曝「每日1個簡單動作」不用拚命運動也能防高血壓

姊妹淘

女星何妤玟驚見大腸瘜肉 醫示警年輕人愛甜食熬夜恐增癌風險

CTWANT

屈公病全球大爆發破25萬例 台大醫:台灣目前無疫苗

中天電視台

她57歲才驚覺「壯不是健康」! 靠這招甩肉又減藥 

健康醫療網

26 歲女劇烈經痛一天吞 5 顆止痛藥,中醫調理 1 個月就改善

Heho健康

停經後血壓狂飆?研究:每天起立26次 3個月有感改善

中天電視台

掉髮愈治愈嚴重?當心你得了「這種禿」,醫破除迷思:別再找「植髮專科」!

康健雜誌

桃醫「愛與藥的生命圓舞曲」開展!藝術療癒助藥癮者重生

中天電視台

小腹婆救星! 研究:「這水果」能瘦小腹、減內臟脂肪

康健雜誌

「好想泡澡」七旬翁洗腎20年 中央靜脈合金人工血管圓心願

中華日報

血糖變化不只與飲食有關!醫提醒:壓力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中華日報

幸福的伴侶平日會做「這5件事」 心理師:簡單但多數人都忽略

中華日報

藥物壓抑免疫恐誘B肝復發?醫籲預防性用藥降低肝損風險

中華日報

部桃「愛與藥的生命圓舞曲」畫作策展開跑

健康醫療網

不只脂肪肝!胰臟也會囤積脂肪 醫:恐成胰臟癌溫床

中天電視台

部桃「愛與藥的生命圓舞曲」開展 帕斯提病友用藝術分享生命經驗

中華日報

一年 38 萬件白內障手術!眼科醫教你怎麼選最適合的手術、人工水晶體

Heho健康

中國爆屈公病「無藥可治」!疑似感染屈公病怎辦? 醫教防護與處置法

常春月刊

中國屈公病疫情擴散!會人傳人嗎? 醫揭「潛伏期、症狀與高風險族群」

常春月刊

去中國要小心!美國CDC發布二級旅遊警示 出國旅客必讀防護重點

常春月刊

痛風石長成乒乓球大怎麼辦?傳統手術VS新式水刀微創比較一次看

Heho健康

吃素補充保健品注意!素食醫揭「6營養素」別過量 補過頭恐損害心肝

CTWANT

中藥行瀕臨凋零危機》衛福部新制惹議...藥師剃頭陳抗、中醫開嗆 誰能救中藥產業?

信傳媒

都是蚊子叮!「屈公病vs登革熱」怎麼分? 醫教快速辨症狀

常春月刊

孩子夏天玩水也會中暑! 醫籲「這些防護裝備」不可少

健康醫療網

父親節真的快樂嗎?研究揭「憂鬱爸影響孩發展」沉默不愛笑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

北市2025年度住宿式服務機構補助來了 最高補助12萬

NOW健康

阿比妹妹/外科醫倒下失憶也忘妻兒!艱辛照顧路她不離棄戰勝悲痛

中天電視台

不是1萬步!最新研究揭「長壽關鍵步數」 還能減少失智風險

聯合新聞網

父親節關心「隱藏式憂鬱」男性不承認情緒困擾 恐提高孩子憂鬱症機率

聯合新聞網

冷氣開太涼當心空調病!醫點名「5類族群」最危險

中天電視台

「滑鼠手」痛又麻怎麼辦?醫揭「腕隧道症候群」針灸4穴位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

廣東屈公病疫情恐現20年前大流行!台灣明評估升級警示

中天電視台

內衣褲襪全丟洗衣機「老翁感染足癬」 醫揭3前提:可以混洗

CTWANT

雞蛋買回家先洗再冰?專家:恐增細菌量4倍

中天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