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胰臟癌5年存活率僅1成 李遠哲夫人吳錦麗抗癌一年半病逝享耆壽90歲

Heho健康

更新於 4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 楊依嘉
胰臟癌5年存活率僅1成 李遠哲夫人吳錦麗抗癌一年半病逝享耆壽90歲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博士的夫人吳錦麗女士,已於7月辭世,享耆壽90歲。吳錦麗於一年半年前發現罹患胰臟癌,雖經家人照顧與醫療團隊治療,仍不敵病魔。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柏廷指出,胰臟癌,5 年存活率只有約 10%,早期胰臟癌在電腦斷層影像中猶如海底撈針,約有 40% 病灶容易被忽略。胰臟癌復發機率高、死亡率高、擴散快速,發現時常常是末期。目前藥物治療選擇仍不多,因此早期診斷很重要,治癒率可達八成。

比起其他癌症,胰臟癌診斷及治療更為複雜,當腫瘤在小於兩公分,還未轉移就診斷切除,治癒率有機會達到八成。偏偏胰臟癌生長、擴散速度很快,腫瘤在短短四個月內,可能從有機會治癒,突然變成第四期癌末,如果沒有立刻發現做處置,即有可能錯過最佳的黃金治療時間。

癌中之王!胰臟癌的症狀及危險族群

早期的胰臟癌,大部分無明顯症狀,等到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會有疼痛等較為明顯症狀。因此若病患有下列情形,有時要考慮罹患胰臟癌的可能性。

  • 40歲以上沒有糖尿病家族史,惟近期有糖尿病
  • 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且上腸胃檢查卻無特殊發現
  • 體重明顯減輕
  • 黃疸
  • 茶色尿合併灰白便的膽道阻塞
  • 不明原因性胰臟炎
  • 脂肪便者

胰臟癌的高危險群

40 歲以上伴隨下列任意一項的人,都是胰臟癌的高危險群,因此要多加留意。

  • 胰臟癌家族史
  • 糖尿病史(風險為一般人的 8 倍)
  • 長期吸菸或飲酒
  • 肥胖
  • 慢性胰臟炎

目前胰臟癌診斷上的兩大利器

1. 人工智慧 ( AI ) 的CT ( 電腦斷層影像 ) 診斷輔助系統:

多重 AI 技術自動化分析電腦斷層影像,能正確指出明確腫瘤位置,獲得衛福部的醫材許可證,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認定為「突破性醫療器材」。能幫助醫師發現電腦斷層上肉眼難以偵測的早期胰臟癌,從臨床試驗中驗證正確率超過九成,能偵測約八成的小於兩公分的胰臟癌。

2.內視鏡超音波

內視鏡超音波導引切片是準確度與安全性最高的獲取胰臟組織確診胰臟癌的工具,在進行內視鏡超音波後,同時取出檢體後做即時現場判讀。另外,胰臟癌的患者容易出現黃疸、膽管阻塞,透過內視鏡也可以在阻塞的地方放入支架,及早讓小腸建立通道,很快恢復進食,對於患者癒後也極有幫助。

近年來不論在早期診斷、手術切除上,胰臟癌已越來越多的突破。多重視自己的身體,就能及早避免憾事發生!即使被診斷第四期也要努力面對,勇敢治療就有希望!

胰臟癌的預防措施?

1. 蔬果彩虹

多食彩色蔬果,如「蔬果彩虹579」的飲食原則,男性每日9份、女性每日7份、兒童每日5份,攝取豐富多樣的蔬果有助於健康,因其中含有防癌及抗癌物質-植化素。

2. 定期運動

每日運動15分鐘可增加3年壽命,並降低癌症死亡風險10%。每周運動150分鐘以上有助於預防胰臟癌。

3. 體重管理

超過個人理想體重40%的人,男性罹癌風險增加33%,女性增加55%。維持BMI在18.5至24之間,或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有助於體重管理。

4. 避免菸酒

吸菸與約3成癌症死亡相關,二手菸和三手菸對健康也有嚴重危害。酒精會增加胰臟氧化壓力,導致損害和發炎,進而增加胰臟癌風險。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難察覺的胰臟癌早期發現治癒率有 8 成!認識症狀與最新檢查技術

1 %糖尿病是「胰臟癌」造成!這族群血糖異常該提高警覺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李遠哲夫人吳錦麗罹「癌王」逝!「7症狀」是警訊 灰白糞便別輕忽

三立新聞網
02

比睡太少致命!研究揭「1睡眠習慣」很傷身 恐釀帕金森氏症

三立新聞網
03

08月04日 成功並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末日

Heho健康
04

不用跑步、不用飆汗!女性每天「1輕鬆動作」就能降血壓、防心梗

三立新聞網
05

32歲男屁股膿包治不好!醫查「1病」釀禍:很多人不知道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晚餐吃太晚吃飽就躺? 醫示警三習慣恐讓胃癌風險暴增7.4倍

CTWANT

無糖飲品較健康!研究揭每天1罐「糖尿病風險增38%」 比含糖飲還高

CTWANT

猛爆性肝炎 恐併肝性腦病變

中華日報

屈公病疫情拉警報!疾管署明公布「是否升級旅遊警示」

台視

想改變命運? 過來人分享成功顯化的心態轉變

健康醫療網
影音

花生醬有黃麴毒素?該怎麼避免

好食課

常做噩夢不只傷神恐還傷身!英研究:可能加速老化 早逝風險增3倍

健康醫療網

哈佛醫師警告「臥室3件常見物品恐損健康」 枕頭、空氣香氛、床墊應立即汰換

CTWANT

女性停經後血壓悄悄升高!醫曝「每日1個簡單動作」不用拚命運動也能防高血壓

姊妹淘

女星何妤玟驚見大腸瘜肉 醫示警年輕人愛甜食熬夜恐增癌風險

CTWANT

屈公病全球大爆發破25萬例 台大醫:台灣目前無疫苗

中天電視台

她57歲才驚覺「壯不是健康」! 靠這招甩肉又減藥 

健康醫療網

26 歲女劇烈經痛一天吞 5 顆止痛藥,中醫調理 1 個月就改善

Heho健康

停經後血壓狂飆?研究:每天起立26次 3個月有感改善

中天電視台

年紀大就記性差、易分心?5招鍛鍊大腦,幾歲做都有效

康健雜誌

掉髮愈治愈嚴重?當心你得了「這種禿」,醫破除迷思:別再找「植髮專科」!

康健雜誌

桃醫「愛與藥的生命圓舞曲」開展!藝術療癒助藥癮者重生

中天電視台

小腹婆救星! 研究:「這水果」能瘦小腹、減內臟脂肪

康健雜誌

「好想泡澡」七旬翁洗腎20年 中央靜脈合金人工血管圓心願

中華日報

血糖變化不只與飲食有關!醫提醒:壓力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中華日報

幸福的伴侶平日會做「這5件事」 心理師:簡單但多數人都忽略

中華日報

藥物壓抑免疫恐誘B肝復發?醫籲預防性用藥降低肝損風險

中華日報

部桃「愛與藥的生命圓舞曲」畫作策展開跑

健康醫療網

不只脂肪肝!胰臟也會囤積脂肪 醫:恐成胰臟癌溫床

中天電視台

部桃「愛與藥的生命圓舞曲」開展 帕斯提病友用藝術分享生命經驗

中華日報

一年 38 萬件白內障手術!眼科醫教你怎麼選最適合的手術、人工水晶體

Heho健康

中國爆屈公病「無藥可治」!疑似感染屈公病怎辦? 醫教防護與處置法

常春月刊

中國屈公病疫情擴散!會人傳人嗎? 醫揭「潛伏期、症狀與高風險族群」

常春月刊

去中國要小心!美國CDC發布二級旅遊警示 出國旅客必讀防護重點

常春月刊

痛風石長成乒乓球大怎麼辦?傳統手術VS新式水刀微創比較一次看

Heho健康

吃素補充保健品注意!素食醫揭「6營養素」別過量 補過頭恐損害心肝

CTWANT

中藥行瀕臨凋零危機》衛福部新制惹議...藥師剃頭陳抗、中醫開嗆 誰能救中藥產業?

信傳媒

都是蚊子叮!「屈公病vs登革熱」怎麼分? 醫教快速辨症狀

常春月刊

孩子夏天玩水也會中暑! 醫籲「這些防護裝備」不可少

健康醫療網

父親節真的快樂嗎?研究揭「憂鬱爸影響孩發展」沉默不愛笑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

北市2025年度住宿式服務機構補助來了 最高補助12萬

NOW健康

阿比妹妹/外科醫倒下失憶也忘妻兒!艱辛照顧路她不離棄戰勝悲痛

中天電視台

不是1萬步!最新研究揭「長壽關鍵步數」 還能減少失智風險

聯合新聞網

父親節關心「隱藏式憂鬱」男性不承認情緒困擾 恐提高孩子憂鬱症機率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