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停經後血壓常飆高!? 每天常「坐站轉換」穩血壓、保血管彈性

Heho健康

更新於 5小時前 • 發布於 3小時前 • 楊依嘉
停經後血壓常飆高!? 每天常「坐站轉換」穩血壓、保血管彈性

「生活明明沒變,為什麼血壓年年升?」不少停經後女性發現血壓悄悄飆高,即使飲食清淡、作息正常,健檢報告卻總出現紅字。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指出,這其實是女性停經後體質變化的正常現象,但透過一個簡單的小動作「站起來」,就能喚醒血管、幫助降壓,讓身體與年齡的對抗。

停經後血壓飆高?恐是血管彈性流失的警訊

隨著年齡增長,女性在停經後雌激素大幅下降,原本保護血管彈性的「隱形保護傘」也就收起來了。血管不再像過去有彈性,而是漸漸變硬、反應遲緩,就像老化的水管,面對壓力更容易堵塞或破裂。

張家銘提醒這是身體自然的變化。隨著肌肉量減少、代謝變慢,加上活動量不足,血壓便悄悄升高。這正是停經後女性常見卻被忽視的健康變化。

每天「站起來26次」 臨床證實有效穩血壓

根據2025年刊登於《循環》(Circulation)期刊的研究,針對407位停經後女性進行三個月的生活型態實驗。研究分為三組:一組照常生活、一組減少久坐,另一組則增加「坐站轉換次數」,也就是鼓勵每天多站起來幾次。

結果顯示,每天平均多站起來26次,在三個月內收縮壓平均下降3.33 mmHg,舒張壓則下降2.24 mmHg。這樣的改變雖看似微小,但不靠藥物、不必大運動,卻能實際降低血壓,對停經後的女性來說是既簡單又具可行性的保健方式。

為什麼「起立」比「少坐」更有用?關鍵在血管剪切力

許多人以為只要少坐就能降血壓,但研究發現,單純減少坐著時間的效果遠不如頻繁的「起立行為」。每次從坐著到站立,腿部肌肉短暫用力會促進血液流動,產生「剪切力」,這種摩擦力能刺激血管釋放「一氧化氮」,幫助血管擴張、抗發炎、維持彈性。

對缺乏雌激素保護的停經後女性來說,這樣的「微動作」就是一種有效的血管訓練與修復。

不流汗也能練血管!醫師教你這樣動起來

張家銘建議,與其硬逼自己做不適合的運動,不如從生活中安排「起立活動」:

  • 電視廣告時間站起來走動
  • 每喝一次水就站起來活動30秒
  • 電話響了就站著接
  • 開電腦前先站起來伸懶腰
  • 上完廁所順路多走幾步

這些日常的「坐站轉換」動作,就是幫助血管找回彈性的訓練,不必一口氣做26次,只要分散在一整天中,身體就會記得這份善待。

血壓偏高別再拖!每天多站就是自救起點

如果你最近早上量血壓總偏高,或覺得壓力一大就頭悶、晚上腳腫,別等健檢紅字才警覺。停經後的高血壓風險可以靠日常小動作改善,從「坐著變成站起來」這一刻開始。

張家銘強調健康的轉捩點,有時就藏在一個小動作裡。只要願意每天多給自己幾次站起來的機會,就是一種對身體的重新照顧,也是讓血壓穩下來的起點。

諮詢專家: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
資料來源:Impacts of Reducing Sitting Time or Increasing Sit-to-Stand Transitions on Blood Pressure and Glucose Regulati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Three-Arm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居家運動 / 久坐會讓身體血流循環不佳!可利用「抖腳」來改善

想要80歲還健步如飛身體好?這 5 件事你一定要做到!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08月04日 成功並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末日

Heho健康
02

不用跑步、不用飆汗!女性每天「1輕鬆動作」就能降血壓、防心梗

三立新聞網
03

「1激素」狂分泌就瘦不下來!醫曝「降低壓力荷爾蒙」這樣吃有效瘦

健康2.0
04

飯後散步不只助消化!研究:多走5分鐘罹1病風險降 5大健康益處報你知

健康醫療網
05

滷味煮太久當心產生氧化膽固醇!譚敦慈:2小時是關鍵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藥物壓抑免疫恐誘B肝復發?醫籲預防性用藥降低肝損風險

中華日報

部桃「愛與藥的生命圓舞曲」畫作策展開跑

健康醫療網

部桃「愛與藥的生命圓舞曲」開展 帕斯提病友用藝術分享生命經驗

中華日報

中國爆屈公病「無藥可治」!疑似感染屈公病怎辦? 醫教防護與處置法

常春月刊

中國屈公病疫情擴散!會人傳人嗎? 醫揭「潛伏期、症狀與高風險族群」

常春月刊

去中國要小心!美國CDC發布二級旅遊警示 出國旅客必讀防護重點

常春月刊

吃素補充保健品注意!素食醫揭「6營養素」別過量 補過頭恐損害心肝

CTWANT

中藥行瀕臨凋零危機》衛福部新制惹議...藥師剃頭陳抗、中醫開嗆 誰能救中藥產業?

信傳媒

都是蚊子叮!「屈公病vs登革熱」怎麼分? 醫教快速辨症狀

常春月刊

孩子夏天玩水也會中暑! 醫籲「這些防護裝備」不可少

健康醫療網

父親節真的快樂嗎?研究揭「憂鬱爸影響孩發展」沉默不愛笑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

北市2025年度住宿式服務機構補助來了 最高補助12萬

NOW健康

阿比妹妹/外科醫倒下失憶也忘妻兒!艱辛照顧路她不離棄戰勝悲痛

中天電視台

冷氣開太涼當心空調病!醫點名「5類族群」最危險

中天電視台

「滑鼠手」痛又麻怎麼辦?醫揭「腕隧道症候群」針灸4穴位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

廣東屈公病疫情恐現20年前大流行!台灣明評估升級警示

中天電視台

內衣褲襪全丟洗衣機「老翁感染足癬」 醫揭3前提:可以混洗

CTWANT

廣東屈公病一週增3千例!台大醫:氣候暖化加速傳播

中天電視台

雞蛋買回家先洗再冰?專家:恐增細菌量4倍

中天電視台

打造控糖新高度 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啟動「保腎護心」篩檢機制

優活健康網

羅氏集團為兒童而走22年不輟 全球愛心募款突破9億 在台攜手夥伴共築弱勢兒少希望

優活健康網

頻尿、骨盆痛竟是攝護腺癌 他靠整合照護免於癱瘓危機

健康醫療網

女子經痛1天吞3顆止痛藥 她罹患子宮肌腺症靠中醫改善

NOW健康

2大疾病讓父親有「男言之隱」 一張表及早揪出攝護腺症狀

CTWANT

李遠哲夫人吳錦麗罹「癌王」逝!「7症狀」是警訊 灰白糞便別輕忽

三立新聞網

抬頭挺胸錯了!醫揭「正確姿勢」迷思:錯了反害腰痠背痛

三立新聞網

滷味煮太久當心產生氧化膽固醇!譚敦慈:2小時是關鍵

中天電視台

產學突破為產業解決難題 智慧風味科技熟成魚解密

優活健康網

瘦胖子當心!研究:腰圍粗「中樞肥胖」恐增脊椎骨折風險

中天電視台

夏季常見「情緒中暑」 護理師:容易出現煩躁疲憊,甚至誘發焦慮憂鬱症狀

台灣好新聞

別再亂吃代餐!營養師揭5大減肥迷思,吃錯恐傷身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擺脫睡眠障礙困擾新選擇!達文西手術治療睡眠阻塞性呼吸中止症有一套

華人健康網

化療引發手足紅腫疼痛「手足症候群」!中醫調理助癌友擺脫不適

華人健康網

嚴重肌張力不全症有解!高精度深腦刺激治療,改善症狀新突破

華人健康網

綠拿鐵不要隨意喝!營養師親教:掌握正確配方才有效

健康醫療網

更年期掉髮有救嗎?專家教「2招」拯救熟齡落髮:正確洗頭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

國際抗癌聯盟執行長再訪台灣 肯定癌症防治卓越成就 攜手深化全球合作共創防癌新未來

優活健康網

EECP有效嗎?神經內科醫:不開刀、無侵入療法幫助改善聽力受損、聽不清楚

有醫靠

「大腸癌合併腸阻塞」6旬翁便秘一週檢出5公分腫瘤 確診三期

中天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