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骨盆痛竟是攝護腺癌 他靠整合照護免於癱瘓危機
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常見癌症之一,根據衛福部111年癌症登記報告,約三分之一患者在確診時已出現遠端轉移,其中骨轉移最常見,可能引發劇烈骨痛、病理性骨折、脊椎壓迫,甚至高血鈣等併發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自主能力。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楊明昕主治醫師指出,傳統治療往往由單一科別主導,較難全面處理疼痛控制、運動功能、心理狀況及營養照護等問題。因此,整合不同專業的協同治療模式已成為提升療效與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
多專科協作 從診斷、治療到追蹤一條龍照護
臨床上,整合照護模式由泌尿外科主導,結合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骨科、神經外科、復健科、核醫科、營養師、口腔外科及癌症個案管理師等專業,依病人狀況調整診療計畫,提供標準化與系統性的治療路徑。
據統計,導入整合性治療的骨轉移患者,其病理性骨折與放療需求明顯低於國際平均,併發症風險也大幅降低,病人接受度高、後續追蹤穩定性佳。
從無助到穩定 骨轉移患者重拾生活
68歲的李先生原是退休教師,三年前因頻尿與骨盆痛就醫時發現罹患攝護腺癌並已骨轉移,病情突變讓他感到恐慌,擔憂未來將喪失行動能力。轉入多專科照護後,他接受骨轉移相關藥物與輔助治療,病情逐漸穩定。營養師協助調整飲食,復健團隊加強肌力訓練,個案管理師持續衛教與陪伴。經過一年多治療,李先生生活品質大幅改善,已能恢復日常活動,也坦言:「若不是整合照護,自己可能早已臥床不起。」
延緩轉移與預防併發症 早期篩檢是關鍵
楊明昕醫師提醒,攝護腺癌為存活率相對高的男性癌症,關鍵在於早期診斷與持續監控。50歲以上男性建議定期接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測,一旦出現頻尿、排尿困難或不明下背痛時,應及早就醫檢查。
此外,骨轉移發生後,除了藥物治療外,也應同步強化生活型態管理,包括補充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維持規律運動、避免抽菸喝酒,以提升骨質與降低骨折風險。
楊明昕醫師強調,攝護腺癌骨轉移並非無解,透過多面向整合治療與持續性照護支持,病患仍有機會穩定控制病情,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