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行瀕臨凋零危機》衛福部新制惹議...藥師剃頭陳抗、中醫開嗆 誰能救中藥產業?
為挽救中藥行凋零,衛福部今年3月發布《藥事法》第103條解釋令,新增中藥相關科系畢業、修滿核心課程並具一年實務經驗者,可登記為中藥販賣業藥商。
此舉被藥師公會全聯會批評「違法復活落日條款」,並擔憂侵害藥師專業權限,1日更發起剃頭抗議行動,藍白立委也到場助陣。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重申,《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早於108年依法落日,衛福部卻於今年發布解釋令,將已終止之條文實質復活,形同否定民主程序與立法正當性。
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接受《信傳媒》訪問時也指出,中藥、西藥在法律上都屬於藥品,都是藥師在執業上的範圍內,「且經過最高行政法院94年判字第971號判決,以及中華民國 108年06月14日大法官釋字第778號解釋,除藥師外,沒有任何其他的職業擁有調劑權力,隨意認定未經國家認定的藥師執行藥師業務,就是屬於違法行政。」
不過,中醫師公會與中藥商業團體則力挺政策,認為新制是補充中藥產業人力、避免供應鏈斷裂的重要措施。
中醫師反擊壟斷:修幾學分能懂中藥?調劑權不該專由藥師掌控
面對台灣中藥行凋零危機,一名老中醫師接受《信傳媒》訪問時提到,中藥房正快速消失,主因正是人才斷層與法規限制導致接班困難,他批《中藥師法》卡關20多年,讓具中藥專業的學子畢業即失業,長期導致中藥資源管理學系凋零,並強調傳統學徒雖無高學歷,卻精通中藥的炮製與鑑別,遠非修幾個學分的藥師可比。
老中醫指出,中藥鑑別仍應以「看、摸、聞、吃」為主,高科技檢測僅為輔助,並坦言,中藥成分尚有逾7成未解,不應過度依賴現代科學化標準來審視中醫藥知識。
另一名中醫師則從實務與制度切入,指出9成以上藥師並不願意從事中藥調劑,卻仍堅守調劑權,形成不合理壟斷,並直言中藥給付低、工作量大,是藥師普遍不願投入主因。對於中藥是否應科學化,他認為中醫有其自成體系的管理方式,不應由不具實務經驗的西藥師主導。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藥商業同業公會中華全聯會與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共同召開記者會,表態支持衛福部政策。中藥商全聯會與學界代表也強調,若不及時補充人力,中藥行恐大量凋零,將導致供應鏈中斷並影響民眾就醫需求,新制是符合現實需求的「補救性措施」,並非掏空藥師權限。
中藥商恐10年內剩千家!衛福部強調:僅限販售業務、不涉及調劑
《藥事法》第103條原本設有「落日條款」,自2019年起部分條文依法終止。當時,衛福部中醫藥司透過解釋令,允許已從事中藥販賣業務並符合條件者續業,然而隨著業者高齡化、後繼乏人,中藥產業面臨斷層危機。
衛福部指出,目前國內中藥材9成仰賴進口,中藥商是維持中醫藥文化與民眾日常藥膳需求的重要角色。目前我國中藥材進口商僅有100多家,若無補充人力,國內中藥商恐在10年內銳減至僅數千家,將重創中醫體系與民眾健康需求。為確保中藥供應無虞,衛福部積極推動國內中藥藥用植物種植輔導措施;藥用植物從產地種植、採收加工至製成中藥材,亟需相關藥用植物種植人員投入。
衛福部3月18日公告的新解釋令規定,符合下列資格者可登記為中藥販賣業藥商:
1. 國內大學中藥或生藥相關科系畢業;
2. 修滿「中藥核心課程」35學分;
3. 具一年以上中藥販賣業務經驗;
4. 取得「經營中藥事實證明書」,向衛生局登記核准。
中醫藥司強調,這些人員僅能進行中藥材、中藥製劑的進出口、批發及零售,不得從事中藥調劑業務,因此不會侵害藥師的處方與調劑專業權限。衛福部也表示,為回應藥師界疑慮,衛福部曾於4月與6月召開協商會議,並逐步擴大適用範圍至藥學系學生,同時取消「須在學期間修滿學分」的限制,盼促進各方溝通。
藥師界怒轟「行政踰越立法」:中藥販售也需專業把關
對此,沈采穎仍批衛福部此舉形同「違法復活落日條款」,破壞立法意旨與民主制度;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林憶君立委則指出,落日條款原精神是終止,行政機關不應以解釋令「死而復生」。
8月1日上午,藥師公會全聯會在立法院前舉行快閃抗議,三名藥師當場剃頭,並高舉「衛福部無法無天、藥師剃頭不低頭」標語,要求衛福部撤回解釋令並召開公聽會。黃金舜指責衛福部「架空立法權、踰越行政界線」,呼籲政府不得以行政手段破壞制度安排。沈采穎也帶領藥師赴監察院陳情,要求調查中草藥師證書合法性,並加強用藥安全管理。
藥師界強調,中藥也是「藥」,販售與調劑應納入藥師專業管理,擔憂此舉逐步侵蝕藥師權益並危及用藥安全。此外,民間組織曾以「中草藥師」名義核發證書,藥師團體質疑恐混淆視聽、違法使用藥師名銜,進一步危害患者權益。
這是藥師界第9次大型抗議行動,國民黨立委張嘉郡、蘇清泉、民眾黨林憶君、民進黨黃珊珊等人皆到場聲援,主張行政不得踰越立法,呼籲召開公聽會並邀集專家進行公開審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