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歲女劇烈經痛一天吞 5 顆止痛藥,中醫調理 1 個月就改善
經痛難耐是不少女性每個月的慘烈寫照,有名 26 歲女性每次月經前 2 日即開始左右少腹、雙側鼠蹊部疼痛,宮縮痙攣伴隨抽痛,一天需服用 3-5 顆止痛藥,西醫診斷為子宮肌腺症,所幸經中醫治療 1 個月後,經痛與生活品質均獲明顯改善。中醫師表示,中醫透過詳細辨證論治,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方藥,實證醫學更發現中藥能舒緩經痛外,也能減少部分婦疾的復發及不孕的後遺症。
經痛分 2 類,中醫皆可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謝秉芮指出,經痛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前者發生在無骨盆腔病變的情況,是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素水準升高誘發的發炎反應,導致子宮收縮和痙攣性疼痛;後者是由骨盆病理或特定狀況引起,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腫瘤等。
上述女性罹患的子宮肌腺瘤症即屬一種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就是良性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肌肉層,導致每次月經來如撕裂般疼痛或絞痛,還伴隨經前焦慮、疲倦、下腹悶、下巴痘瘡和乳脹、月經不規則、行經期腹瀉、經血暗紅、血塊大、排出不順暢等症狀,
謝秉芮表示,經中醫辯證確認其證型為肝鬱化火、脾虛濕盛、氣滯血瘀。以中藥龍膽瀉肝湯、加味逍遙散(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香砂六君子湯加生地、川芎治療 1 個多月後,病況大幅改善,患者不再因害怕疼痛而預防性服用止痛藥。
中醫對症下藥,緩解經痛、減婦疾復發
過往女性經痛大多想到服用止痛藥,但謝秉睿表示,中醫有許多經痛治療方劑可對症下藥,例如活血化瘀的桂枝茯苓丸、散寒止痛的溫經湯等;該院中醫科的中藥即飲包「加味四味湯」在四物湯基礎外,添加補腎填精的枸杞子,經後服用 3 帖可緩解虛證導致的月經不順和經痛。實證醫學更發現,中藥不僅能抗發炎止痛、活血化淤,預防沾黏、纖維化更能減少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復發及不孕的後遺症。
謝秉芮表示,中醫治療除了降低患者疼痛,減少疲勞乏力外,經前症狀篩檢量表亦顯示,經前緊張焦慮、經前情緒敏感程度均有明顯改善,因此建議受嚴重經痛所苦的女性,不妨也可嘗試以中醫藥調理身體。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