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有救?沈玉琳病況曝 醫揭癌症存活4要件!3問題救命必問
沈玉琳日前在臉書親自證實確診「白血病(血癌)」。而罹癌總讓人擔心「是不是沒希望了?」癌症對國人威脅很大,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全台每年癌症新發生人數已超過13萬人,癌症醫師季匡華分享4個簡單指標,幫助判斷預後好壞,要不要積極治療。
4大關鍵指標 測出自癒力
同時擁有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雙重專科執照的癌症醫師季匡華指出,預後好壞其實可以初步自我判斷,而這將直接影響是否適合接受積極治療。他分享四個簡單的指標,可以幫助判斷病人體內的自癒力強弱:體能狀態好不好、血液中淋巴球比例是否夠高、發炎指數是否偏低,以及營養狀況是否良好。
確診後必問3問題,掌握病情關鍵
季匡華表示,與突發的心臟病或意外不同,癌症通常不會讓人猝不及防地離開,反而能讓病人有時間與自己、與家人好好對話。因此,一開始知道自己罹癌時,即使感到震驚,也請先試著讓自己冷靜下來,盡可能了解病情的真實情況。應詢問醫師以下幾點:
- 是怎麼確診的?是否需要第二次確認?
- 得的是什麼癌?分期大約是第幾期?情況有多嚴重?
- 醫師建議的治療目標是什麼?是否以治癒為主?為什麼這樣安排?
此外,建議回家與家人討論,也可上網查詢較新的醫療資訊,了解替代方法或相關資源。尋找經驗豐富且願意與你討論的醫師更為重要,特別是在初期確診階段。即使無法開刀,也不代表無法治癒;即使是第四期,也有可能治療得宜、長期控制。
「偶爾臥床、可自理生活」 治癒希望大
季匡華也提到,癌症患者是否能進行積極的治療,關鍵在於病人的「體能狀態」。臨床常用的ECOG PS評分,由0分到4分,數字越小表示體力越好。
0分:活動正常,無症狀
1分:有症狀,但不影響日常生活
2分:需要躺床休息一部分時間,但可自理
3分:大部分時間臥床,只能簡單照顧自己
4分:完全臥床,無法自理
一般來說,只有在2分以下,才會考慮積極的治癒性治療。除此之外,血液中淋巴球比例若低於10%,中性球和淋巴球的比值大於5,或是發炎指數(CRP)與白蛋白比值高於0.3,都是預後不佳的警訊。
◎ 本文摘自/《自己的癌症自己救:改變腫瘤微環境,以自癒力克服癌症》季匡華.陳旻苹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