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局變健身房!巴金森爺爺天天來練肌,3個月告別安眠藥、跑廁所次數少一半
隨銀髮族人口逐年增長,醫療支出對個人及社會構成沉重負擔,也讓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受到重視。藥局如何整合健身房與長照站,「三位一體」守護長輩健康?銀髮健身又面臨哪些挑戰?
在車來車往卻略帶輕鬆氛圍的斗六車站附近,一大塊切分成紅色、橘紅色的大型橫式燈箱招牌,和斜對面緊鄰不到40公尺的全聯福利中心,意外形成有趣的呼應。如果不注意,或許還會誤以為這是另一間超市。
其實,橘紅色招牌下藏著的,是全雲林唯一一間結合健身房及長照站的上好藥局。
長輩身體好不能只靠「吃」,好好動也是關鍵
走進上好賦能運動中心,4台健身器材映入眼簾。穿過偌大空間中放置的歐風桌椅、左右兩側擦得透亮的玻璃,讓緊鄰的藥局和2020年揭牌的C級巷弄長照站一覽無遺。
往後走幾步,漆成亮橘的空間內還放著8台智能運動設備。根據膝部、骨盆、肩胛等不同部位,每台機器簡單以幾個大字寫出訓練內容。
一名頭髮有些灰白的爺爺,正坐在活化髖部的斜臥式健身車上踩著踏板,身上穿的深咖啡色T恤,緩緩冒出幾小塊被汗水沾濕的痕跡。
相較於一般健身房,上好藥局社區照護經理許鈞皓表示,賦能運動中心的健身器材適合體能及肌力較弱的中高齡長輩。每台器材花4分鐘,全部做一輪約40分鐘~1小時,對長輩來說不會太有負擔,但也不會太輕鬆。
器材雖有基本阻力,但因多數搭載智慧功能且具雙向阻力設計,會依據使用者力氣給予相對應反饋,免除一般健身器材使用不當的風險。長輩只須一張經設定的悠遊卡,就能「刷遍」全場做運動,個人紀錄除直接顯示在器材螢幕上,若有下載App,不管是自己還是在異地的家屬,都能靠一支手機掌握。
「要健康,光是靠藥跟營養還不夠,運動也是必須,」上好藥局總藥師許仁厚邊說,邊指著牆壁上寫著精準用藥、營養輔療,以及功能運動的正三角形圖樣。
藥局化被動為主動,從「全人預防照顧」角度促健康
在社區服務多年,許仁厚看見許多長輩踏進藥局不外乎買藥、領藥、拿慢籤,但步出藥局再相見,不是老毛病沒解決,就是藥拿的數量愈來愈多。人沒更健康,反而變得憔悴。
藥局和藥師的角色,更能深耕社區做「全人預防照顧」。不少長輩的問題追根究柢,多與營養不良、肌肉流失、心理狀態變差等「衰弱症」特徵有關。雖然衰弱算不上臨床疾病,卻會悄悄侵蝕銀髮族身心健康,連帶增加臥床及其他疾病風險。
這也是為什麼他和團隊約3年前決定斥資300多萬元,把藥局隔出5分之2的空間,打造成上好賦能運動中心。
「醫生看診量大,常是患者講完沒多問就開藥,藥愈開愈多,」許仁厚舉例說,有長輩頭痛,吃了含有咖啡因的止痛藥導致晚上睡不著,但看診時只提到睡不著,醫師就直接加安眠藥量,反倒讓長輩變成藥罐子。
當藥局、巷弄長照站及銀髮健身三合一,藥師能主動從飲食、生活型態及運動等面向著手,在長輩領慢籤時的隨口一問,或許就能從回答中找出「端倪」,幫忙減藥,讓長輩知道面對病痛,用藥並非唯一解方。
另一方面,藥師也比醫師有更多時間互動,幫助長輩延緩退化與預防疾病。許鈞皓說,長照站內一名70多歲、患有巴金森氏症的爺爺,當初受頻尿、漏尿等問題所苦,晚上也得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半年多前賦能中心落成,爺爺每天不間斷使用器材訓練骨盆底肌等肌肉,連續3個月後跑廁所的次數,從每小時3次降至1次,漏尿和睡眠的問題也改善不少,「他現在也沒再吃安眠藥了,」許鈞皓說。
銀髮健身推不動?經費吃緊、長輩意願低成瓶頸
隨著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銀髮健身將成未來高齡發展新趨勢,也讓政府單位挹注2.88億經費,盼提供業者起步動力。根據國健署統計,自2021年至2025年,全台已有263處專為高齡者開設的銀髮健身俱樂部。然而,無論是實際讓長輩「自己動起來」,還是永續經營銀髮健身據點,仍有好一段路要走。
國健署資料顯示,目前全台267處銀髮健身場所,雖有9成以上持續營運中。不過,長輩參與度低、人事營運成本不堪負荷等因素,仍是讓業者頭痛的事實。日前更有媒體報導,嘉義、桃園、花蓮等地至今年5月已陸續有8家業者退場,距離國健署布建目標的288處,還有21處之遙。
許仁厚表示,政府提供補助申請,第1年補助約100萬元,第2年30萬元,或隔年再補20萬元。雖然看起來很多,但光是器材引進、維護、租金及人事成本,加起來都不大夠,更遑論3年後須盈虧自負,「真的是憑著一股傻勁在做,」他自嘲。
銀髮健身經營困難,並非只是一小群人有感。專注於熟齡健康促進與智慧銀髮健身的特多勁(Turtle Gym),在台深耕近20年,於日本及菲律賓等地都有業務拓展,已協助數百間日照及衛生所等機構,規劃設置銀髮健身房或復健場域。營運長黃婉寧表示,「經費不足」及「長輩意願」,是兩大銀髮健身發展上的阻礙。
「機構知道運動對長輩來說是良藥,但即便採購意願高,就是礙於經費,」黃婉寧感嘆,銀髮健身已有專門的設備和系統,但對許多業者來說,難以看到高利潤,採購上就會非常保守。即便有政府補助,但部分場域在計劃結束後,很可能因人事成本等因素,難以持續營運。
另外,中南部中高齡長輩多,市場看起來雖大,但付費健身意願低。「在偏鄉下地方,一個月50~200元健身費用,很多長輩不願意拿錢出來,」特多勁教育總監、物理治療師蔡仕淳說。
為長輩打造健康身體,業者籲解決2大痛點
看著賦能運動中心裡只有零星幾個長輩,許仁厚嘆了口氣,表示若政府能更重視預防疾病,不僅可減少後端醫療負擔,政府及個人的醫療支出也會減少許多。他建議,政府可以從「個別補助有意健身的長輩」,以及「提供交通接送」的痛點著手。
「每次來就補助他們100~200塊,這樣他們來不只可以健身,用藥、營養跟陪伴也都能顧到,」許仁厚建議,提供長輩小額補貼,才能增加使用健身房的意願,同時補貼銀髮健身房交通車,長輩才能順利健身,業者也才有辦法持續營運。
雖然還有許多挑戰待克服,但蔡仕淳實際跑遍許多據點提供訓練諮詢,對未來仍感到樂觀,「大家愈來愈長壽,銀髮健身發展一定會愈來愈好的,」他說。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