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流感與感冒不同!醫揭最佳用藥時機是「這時候」:錯過恐擴散染全家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2小時前 • 馮逸華

一名61歲糖尿病女性患者,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在年初時因肺炎住院,經抗生素治療後病情一度好轉準備出院,不料1個月後卻突發呼吸急促與胸悶,X光顯示右下肺再度嚴重感染,檢驗確認為流感病毒陽性。醫師進一步追查發現,感染源疑似來探病、已有咳嗽與流鼻水症狀的同住家人。

收治個案的台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感染免疫科主任馮嘉毅表示,該患者因高齡及多重慢性病,屬於流感高危險族群,感染後病情急速惡化,一度出現血氧持續下降與呼吸困難,甚至面臨插管風險。經兩輪抗病毒治療後,病況才逐漸穩定,脫離重症危險。

年齡、慢性共病是流感高風險因子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表示,許多人誤把流感當成一般感冒,選擇自行服藥或硬撐,卻常在短短數日內病情急速惡化,不少病例因此需要住院,甚至進入加護病房治療,都是因為輕忽了「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反應啟動、嚴重併發症」的流感三部曲。

事實上,流感與感冒不同,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常見可分為A、B、C等3種型別,其中只有A、B型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季節性流行。流感病毒主要透過空氣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潛伏期約為1~3天,感染後常出現以下症狀:

  • 發燒
  • 頭痛、肌肉痠痛
  • 鼻塞、流鼻水
  • 喉嚨痛、咳嗽
  • 全身疲倦

陳育民說明,流感重症不只與年齡有關,共病更是風險倍增的關鍵因子。流感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慢性肺病及孕婦等,一旦出現感冒症狀,就應即時就醫,不要拖到重症才用藥治療。

陳育民強調,高血壓與心臟病等慢性病患者,感染病毒的機率本來就高,一旦感染更容易增加心臟負荷,進而提高心肌梗塞的風險。當病毒在家庭內快速傳播時,幼童與長者往往是最脆弱的族群。臨床觀察顯示,多數重症患者因錯過感染後治療黃金期,導致病情迅速惡化。

流感症狀出現48小時內應用藥

馮嘉毅說明,感染流感的最佳用藥時機,就是在症狀發生後的48小時內,此時體內的病毒量最高,民眾應在出現發燒、喉嚨痛、鼻炎等輕症期就積極治療,若未在第一時間就醫,就難以避免病毒再度擴散,危害同住家人。

馮嘉毅提醒,後續若流感病毒擴散至肺部,誘發免疫風暴,嚴重可能進展為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敗血症,甚至多重器官衰竭,進入加護病房的風險大幅提高,呼籲患者應及早就醫,評估是否使用抗病毒藥物,以盡快中斷傳染鏈。

馮嘉毅提到,流感治療用藥除了常見的克流感(Tamiflu)、瑞樂沙(Zanamivir)之外,目前已有自費服用的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能有效降低家庭內傳播風險。臨床實證顯示,相較安慰劑,新型藥物可將家庭內病毒傳播風險降低30%,暴露後預防效果達86%,呼籲民眾重視流感症狀,及早治療。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我癌症快離世了,但我還活著!他對妻告白:每一餐都要一起吃,即便我不能吃也要陪她浪漫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2

血癌有救?沈玉琳病況曝 醫揭癌症存活4要件!3問題救命必問

健康2.0
03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健康醫療網
04

運動後立刻補充蛋白質才能增肌?新研究「1句話」揭驚人真相

三立新聞網
05

吳淑珍驚傳「姿勢性低血壓」休克!臺大醫示警:年長者「血壓太低」比高血壓更危險,3症狀易忽略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3大壞習慣養出「脂肪肝」!中醫推4招生活法「疏肝健脾」,讓肝不再油膩膩

姊妹淘

「懶得保養」小心釀皮膚危機!醫曝男性護膚4大誤區 做好3點改善

健康醫療網

消保協會抽驗乾枸杞鉛、鎘超標? 食藥署:乾燥率回推全合格

自由電子報

台灣每3名學童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6點建議顧健康,避免肥胖找上門

華人健康網

尿路結石是沉默殺手 男性風險高於女性兩倍

青年日報

日本輸了!摩納哥「百歲人瑞比例」世界第一 台灣排名贏過英美

CTWANT

比橄欖油強!研究揭「1油品」能減重、降血糖 醫:冷用效果加倍

TVBS

腎結石與痛風患者必看!專家提醒:菠菜汆燙後吃更安全

中天電視台

血管「最怕5類食物」!營養師示警:多吃恐害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當朋友跟你說「想死」,別只說「想開點」!這5件事,比任何藥物都有效!

康健雜誌

追蹤6萬人調查! 「植物蛋白+紅肉」腎病風險降5成

中天電視台

藥局變健身房!巴金森爺爺天天來練肌,3個月告別安眠藥、跑廁所次數少一半

康健雜誌

抖腳=漏財?醫揭4大抖腳「身心小秘密」:不一定是壞事

太報

300萬筆健檢揭隱憂:台灣成人肥胖率10年飆至74.7%、女性骨鬆率超過5成

信傳媒

芝麻油大勝!可延緩糖尿病「還能減重」 醫:冷用是關鍵

中天電視台

喉嚨乾癢、咳不停如何舒緩? 8種「潤喉飲食」助開嗓

NOW健康

末期失智患鼻胃管餵食反增併發症風險?醫病共決 4 問題解進食困難問題

Heho健康

臺灣癌症治療達到國際頂尖水準!北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

華人健康網

7歲前免費7次健檢、6次篩檢 竟有3成家長不知情

中天電視台

沈玉琳案例警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擴散快,及早就醫是關鍵

常春月刊

台灣胃癌存活率低於日韓!藥師親教:「這樣做」能阻斷主要致病因素

健康醫療網

61歲糖尿病婦染流感併發重症 高齡與多重慢性病風險增

NOW健康

「亞健康」常見慢性疼痛!中醫不再只是把脈開藥,AI檢測打造客製化運動處方

華人健康網

林口長庚邀請民眾線上簽署器捐 肺臟受贈者現身表達感激

桃園電子報

50後好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恐失明!補充4種食物擺脫惡視力:每週至少吃2次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羅慧夫基金會年度募款記者會 温昇豪現身呼籲社會友善支持顱顏家庭腭裂女孩勇敢故事感動全場

優活健康網

近3成民眾不知兒童免費健檢! 應把握7歲前13次檢查

NOW健康

狂喝水+吃菜還是便秘?營養師曝「這食物吃太少」

造咖

日料不是都健康!每週吃「它」3次 增1.52倍死亡風險

三立新聞網

本土劇臨演冒充官員詐騙 羅一鈞怒斥:簽名沒那麼醜

中天電視台

南台灣豪雨恐釀登革熱疫情!專家:9月最危險

中天電視台

醫起看/失眠有4類型 營養師揭3解方進夢鄉

EBC 東森新聞

暑假過半!近2成北市學童過重 專家教「4原則」守住健康體位

中華日報

夏天反覆癢到崩潰!醫點名吃錯食物、作息亂 蕁麻疹最容易爆發!

Heho健康

拉麵控注意!日研究:每週吃3次 死亡風險增1.52倍

中天電視台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中華日報

經痛警訊別忽視!中醫師教4種體質對症食療 幫助改善每月困擾

中華日報

「這4種運動」助孩子骨骼發育,爸爸也更健康! 醫認證大推

常春月刊

「國民女婿」羅一鈞遭冒名 假公務員詐騙罹癌家屬得逞

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