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優活編輯精選》一開口就踩溝通地雷?社交對話「4大禁區」千萬別亂問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10小時前 • Uho編輯部

你曾踩過溝通地雷嗎?明明只是想關心對方一句,結果對方臉色一沉,氣氛就馬上降到冰點;想開個玩笑炒熱氣氛,卻被貼上沒同理心的標籤,怎麼一開口就踩雷?《優活健康網》整理現代人常見的「溝通地雷」,一探究竟為什麼有些話這麼難聊?社交場合如何建立關係?幫助讀者避免踩雷,在社交場合中自然建立好關係。

相信很多人都想透過閱讀充實自己,卻因為平時工作忙碌,難以抽出時間而放棄。《優活健康網》編輯部推出「編輯精選」,向你推薦編輯私心愛讀的好書,無論是心理勵志投資理財職場工作或是兩性關係,讓我們用全新閱讀視角,精挑好書與你一起分享!

為什麼有些對話很難聊?

為什麼有些對話,就是聊不下去?我們或許曾經遇過這樣的狀況,跟朋友聊天聊著,對方突然說:「你們台北人就是不懂啦!」結果一聽心裡火更大,覺得被貼標籤、被誤會,話一下子就說不下去了,其實很多時候問題不在於內容,而是踩到所謂的「溝通地雷」。

調查記者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於《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指出,導致對話不順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對方說出冒犯、無知或殘忍的話,可能是故意氣人,也可能是無心之過。

不過,有一種行為特別容易讓人不舒服,當說話者把聽話者歸類為某種人,但對方不認同時,雙方有80%的機率會不歡而散,心理學稱這種情形為「認同威脅」(identity threat),它對溝通非常不利。這些地雷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容易讓對話進行不下去。

社交場合如何建立關係?

無論在朋友聚會還是各種社交場合中,溝通往往都不是那麼容易。很多時候,我們不小心說錯一句話,就可能讓氣氛瞬間變得尷尬,甚至傷了感情。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在社交場合中,該怎麼溝通才不容易出問題。

如何避免社交場合說錯話?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在《善意溝通》中指出,提問前一定要先「過安檢」,也就是事先做好功課,避免踩雷;提問時也要拿捏分寸,避免太直接或冒犯;若不小心問錯,也應在第一時間誠懇道歉,立即修正說法,才能避免對方陷入鑽牛角尖的情緒。

以下為社交場合「4大溝通禁區」:

  • 個人主觀價值轉移的提問
  • 使用情緒字眼的提問
  • 觸及私領域的提問
  • 逾越關係的提問

之前小編去參加記者會,跟許多專家交換了名片,卻沒有找到機會多深聊。當時一心只想著:「哇,這下認識更多人了!」結果回去才發現,名片收了一堆、LINE好友加了,但回想當下卻沒什麼記憶點,甚至後續要找人也忘記聯絡方式存到哪了。

事實上,在社交場交換名片,只能作為關係的起點,這也是小編的切身之痛。殊不知,真正能建立人脈的,是在對話中傳遞出的溫度和信任感,想要開拓人脈,除了要準備自己的小故事,更重要的是學會用真誠的態度,去提問與傾聽,並且了解對方的故事。

企業溝通教練史帝夫.伍德拉夫(Steve Woodruff)就於《重點》指出,「在經營人脈的場合,彼此相遇的時間通常很短,因此把話說清楚講明白很重要。」他建議,拿出名片或提到職稱,無法真正突破表面繼續談下去,最重要的是「問問題」,要想辦法讓對方講出一些故事。到最後,一些很有趣的內容才會浮出檯面。

一輩子受用的溝通3技巧

日常對話中,還有一種很常見的「溝通地雷」——插話。這種行為往往在無意間發生,卻可能造成對方情緒上的不適,當他人尚未說完話就被打斷,容易讓人感到不被尊重,進而影響彼此的溝通品質,因此,別讓「插話習慣」成為溝通殺手

化解衝突顧問公司創辦人傑若米・帕洛克(Jeremy Pollack)於《化解衝突溝通法》指出,如果不願傾聽或直接拒絕,很容易讓人產生防備心理,甚至覺得被傷害;相反地,「對他人的意見抱持開放,誠心考慮其建議,做出有聽進去的反應,則是緩和衝突的重要關鍵。」

傾聽是一項重要的溝通技巧,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提高溝通效果。那麼具體來說,到底要如何傾聽他人說話?諮商心理師保坂康介於《個性不強勢的交涉術》指出,「積極聆聽」是常用的溝通技巧之一,能讓對方感覺到彼此有共鳴,也能讓整個溝通過程更順利。

以下為積極聆聽3技巧:

  • 重複他人說的話
  • 彙整他人說的話
  • 體諒他人的心情、情緒

總結來說,若認為對話難以進行,通常都是因為踩到「溝通地雷」,建議對話前可以做好準備、尊重界線以及誠懇傾聽,展現同理心與開放態度,才能維繫良好關係,讓對話更加順暢。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我癌症快離世了,但我還活著!他對妻告白:每一餐都要一起吃,即便我不能吃也要陪她浪漫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2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健康醫療網
03

血癌有救?沈玉琳病況曝 醫揭癌症存活4要件!3問題救命必問

健康2.0
04

運動後立刻補充蛋白質才能增肌?新研究「1句話」揭驚人真相

三立新聞網
05

吳淑珍驚傳「姿勢性低血壓」休克!臺大醫示警:年長者「血壓太低」比高血壓更危險,3症狀易忽略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3大壞習慣養出「脂肪肝」!中醫推4招生活法「疏肝健脾」,讓肝不再油膩膩

姊妹淘

「懶得保養」小心釀皮膚危機!醫曝男性護膚4大誤區 做好3點改善

健康醫療網

消保協會抽驗乾枸杞鉛、鎘超標? 食藥署:乾燥率回推全合格

自由電子報

台灣每3名學童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6點建議顧健康,避免肥胖找上門

華人健康網

尿路結石是沉默殺手 男性風險高於女性兩倍

青年日報

日本輸了!摩納哥「百歲人瑞比例」世界第一 台灣排名贏過英美

CTWANT

比橄欖油強!研究揭「1油品」能減重、降血糖 醫:冷用效果加倍

TVBS

腎結石與痛風患者必看!專家提醒:菠菜汆燙後吃更安全

中天電視台

血管「最怕5類食物」!營養師示警:多吃恐害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當朋友跟你說「想死」,別只說「想開點」!這5件事,比任何藥物都有效!

康健雜誌

追蹤6萬人調查! 「植物蛋白+紅肉」腎病風險降5成

中天電視台

藥局變健身房!巴金森爺爺天天來練肌,3個月告別安眠藥、跑廁所次數少一半

康健雜誌

抖腳=漏財?醫揭4大抖腳「身心小秘密」:不一定是壞事

太報

300萬筆健檢揭隱憂:台灣成人肥胖率10年飆至74.7%、女性骨鬆率超過5成

信傳媒

芝麻油大勝!可延緩糖尿病「還能減重」 醫:冷用是關鍵

中天電視台

喉嚨乾癢、咳不停如何舒緩? 8種「潤喉飲食」助開嗓

NOW健康

末期失智患鼻胃管餵食反增併發症風險?醫病共決 4 問題解進食困難問題

Heho健康

臺灣癌症治療達到國際頂尖水準!北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

華人健康網

7歲前免費7次健檢、6次篩檢 竟有3成家長不知情

中天電視台

流感與感冒不同!醫揭最佳用藥時機是「這時候」:錯過恐擴散染全家

優活健康網

沈玉琳案例警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擴散快,及早就醫是關鍵

常春月刊

台灣胃癌存活率低於日韓!藥師親教:「這樣做」能阻斷主要致病因素

健康醫療網

61歲糖尿病婦染流感併發重症 高齡與多重慢性病風險增

NOW健康

「亞健康」常見慢性疼痛!中醫不再只是把脈開藥,AI檢測打造客製化運動處方

華人健康網

林口長庚邀請民眾線上簽署器捐 肺臟受贈者現身表達感激

桃園電子報

50後好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恐失明!補充4種食物擺脫惡視力:每週至少吃2次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羅慧夫基金會年度募款記者會 温昇豪現身呼籲社會友善支持顱顏家庭腭裂女孩勇敢故事感動全場

優活健康網

近3成民眾不知兒童免費健檢! 應把握7歲前13次檢查

NOW健康

狂喝水+吃菜還是便秘?營養師曝「這食物吃太少」

造咖

日料不是都健康!每週吃「它」3次 增1.52倍死亡風險

三立新聞網

本土劇臨演冒充官員詐騙 羅一鈞怒斥:簽名沒那麼醜

中天電視台

南台灣豪雨恐釀登革熱疫情!專家:9月最危險

中天電視台

醫起看/失眠有4類型 營養師揭3解方進夢鄉

EBC 東森新聞

暑假過半!近2成北市學童過重 專家教「4原則」守住健康體位

中華日報

夏天反覆癢到崩潰!醫點名吃錯食物、作息亂 蕁麻疹最容易爆發!

Heho健康

拉麵控注意!日研究:每週吃3次 死亡風險增1.52倍

中天電視台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中華日報

經痛警訊別忽視!中醫師教4種體質對症食療 幫助改善每月困擾

中華日報

「這4種運動」助孩子骨骼發育,爸爸也更健康! 醫認證大推

常春月刊

「國民女婿」羅一鈞遭冒名 假公務員詐騙罹癌家屬得逞

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