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台灣胃癌存活率低於日韓!藥師親教:「這樣做」能阻斷主要致病因素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2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
過去20年間,台灣胃癌的5年存活率僅提升3%,明顯落後於日本與韓國。顯示在胃癌預防與治療方面,台灣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過去20年間,台灣胃癌的5年存活率僅提升3%,明顯落後於日本與韓國。藥師胡廷岳表示,這顯示在胃癌預防與治療方面,台灣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不是燒烤和泡麵 幽門螺旋桿菌才是主要致病原因

與大眾常認為的燒烤、泡麵或加工食品不同,造成胃癌的關鍵因素其實是「幽門螺旋桿菌」。胡廷岳藥師指出,在台灣約有9成的胃癌病例與這種細菌感染有關。該細菌可長期潛伏在胃部,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增加癌病變風險。

長期服用胃藥 也會增加感染風險

胡廷岳藥師提到,台灣人對胃藥的依賴程度很高,尤其是質子幫浦抑制劑(PPI)等制酸劑。然而,胃藥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胃酸酸度,並不具備直接保護胃黏膜的功能。當胃酸酸度下降,其原本的殺菌功能也隨之減弱,使幽門螺旋桿菌更容易存活並繁殖,形成「胃不好、吃胃藥、更容易感染」的惡性循環。

家族病史與常出現胃潰瘍者 屬胃癌高風險族群

若家族中有腸胃道癌症病史、長期使用胃藥,或經常出現胃潰瘍、消化不良等症狀,都屬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的高風險族群。胡廷岳藥師建議,這些人應特別留意胃部健康狀況,並定期進行檢測。

預防胃癌第一招 避免長期服胃藥

胡廷岳藥師表示,無論是PPI或傳統型胃藥,長期服用都會降低胃酸殺菌功能,使幽門螺旋桿菌有機可乘。許多年長者在看診時,即使只是感冒或骨骼肌肉疼痛,醫師開立止痛藥時也會搭配胃藥,但這不是必要。減少不必要的胃藥使用,才能切斷部分感染途徑。

預防胃癌第二招 完成抗生素療程

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常採用兩到三種抗生素搭配制酸劑,療程約7至14天。然而,胡廷岳藥師指出,部分患者在症狀改善後提早停藥,導致細菌未完全根除,數月後便復發。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療,能有效降低再感染與胃癌的風險,同時避免日後反覆用藥。

預防胃癌第三招 公筷母匙避免傳染

幽門螺旋桿菌可透過口水、共用餐具及親密接觸傳染,因此在家庭中易彼此感染。胡廷岳藥師建議,若家人曾有慢性胃炎或胃潰瘍,應養成使用公筷母匙的習慣,並在治療完成後避免長期服用胃藥,以減少細菌傳播。

吹氣檢測幽門螺旋桿菌 檢測與治療皆便利

目前已有非侵入性的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方法,例如尿素呼氣試驗,可「吹氣檢測」而不需抽血。胡廷岳藥師提到,治療上,多數患者只需依醫囑服用抗生素約兩週即可完成療程。及早檢測與治療,能有效阻斷細菌長期對胃黏膜的損害。

採取綜合預防策略 降低9成致病原因

若能透過減少不必要的胃藥使用、完成抗生素療程,以及落實餐具分離等措施,台灣在預防胃癌方面將能大幅降低9成的主要致病原因。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控制其它飲食風險,如減少加工食品攝取,將能在整體防癌策略中取得更佳成效。

【延伸閱讀】

晚期胃癌合併癌轉移新突破! 「三管齊下」助患者重拾希望

胃癌約9成是「幽門桿菌」所致!護胃健康有5招 今年篩檢擴大試辦17縣市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我癌症快離世了,但我還活著!他對妻告白:每一餐都要一起吃,即便我不能吃也要陪她浪漫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2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健康醫療網
03

血癌有救?沈玉琳病況曝 醫揭癌症存活4要件!3問題救命必問

健康2.0
04

運動後立刻補充蛋白質才能增肌?新研究「1句話」揭驚人真相

三立新聞網
05

吳淑珍驚傳「姿勢性低血壓」休克!臺大醫示警:年長者「血壓太低」比高血壓更危險,3症狀易忽略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Stephen Ton 😤
笑死,吃太多藥物害的啦,再出來吹健保好棒棒呀
11分鐘前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3大壞習慣養出「脂肪肝」!中醫推4招生活法「疏肝健脾」,讓肝不再油膩膩

姊妹淘

「懶得保養」小心釀皮膚危機!醫曝男性護膚4大誤區 做好3點改善

健康醫療網

消保協會抽驗乾枸杞鉛、鎘超標? 食藥署:乾燥率回推全合格

自由電子報

台灣每3名學童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6點建議顧健康,避免肥胖找上門

華人健康網

尿路結石是沉默殺手 男性風險高於女性兩倍

青年日報

日本輸了!摩納哥「百歲人瑞比例」世界第一 台灣排名贏過英美

CTWANT

比橄欖油強!研究揭「1油品」能減重、降血糖 醫:冷用效果加倍

TVBS

腎結石與痛風患者必看!專家提醒:菠菜汆燙後吃更安全

中天電視台

血管「最怕5類食物」!營養師示警:多吃恐害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當朋友跟你說「想死」,別只說「想開點」!這5件事,比任何藥物都有效!

康健雜誌

追蹤6萬人調查! 「植物蛋白+紅肉」腎病風險降5成

中天電視台

藥局變健身房!巴金森爺爺天天來練肌,3個月告別安眠藥、跑廁所次數少一半

康健雜誌

抖腳=漏財?醫揭4大抖腳「身心小秘密」:不一定是壞事

太報

300萬筆健檢揭隱憂:台灣成人肥胖率10年飆至74.7%、女性骨鬆率超過5成

信傳媒

芝麻油大勝!可延緩糖尿病「還能減重」 醫:冷用是關鍵

中天電視台

喉嚨乾癢、咳不停如何舒緩? 8種「潤喉飲食」助開嗓

NOW健康

末期失智患鼻胃管餵食反增併發症風險?醫病共決 4 問題解進食困難問題

Heho健康

臺灣癌症治療達到國際頂尖水準!北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

華人健康網

7歲前免費7次健檢、6次篩檢 竟有3成家長不知情

中天電視台

流感與感冒不同!醫揭最佳用藥時機是「這時候」:錯過恐擴散染全家

優活健康網

沈玉琳案例警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擴散快,及早就醫是關鍵

常春月刊

61歲糖尿病婦染流感併發重症 高齡與多重慢性病風險增

NOW健康

「亞健康」常見慢性疼痛!中醫不再只是把脈開藥,AI檢測打造客製化運動處方

華人健康網

林口長庚邀請民眾線上簽署器捐 肺臟受贈者現身表達感激

桃園電子報

50後好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恐失明!補充4種食物擺脫惡視力:每週至少吃2次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羅慧夫基金會年度募款記者會 温昇豪現身呼籲社會友善支持顱顏家庭腭裂女孩勇敢故事感動全場

優活健康網

近3成民眾不知兒童免費健檢! 應把握7歲前13次檢查

NOW健康

狂喝水+吃菜還是便秘?營養師曝「這食物吃太少」

造咖

日料不是都健康!每週吃「它」3次 增1.52倍死亡風險

三立新聞網

本土劇臨演冒充官員詐騙 羅一鈞怒斥:簽名沒那麼醜

中天電視台

南台灣豪雨恐釀登革熱疫情!專家:9月最危險

中天電視台

醫起看/失眠有4類型 營養師揭3解方進夢鄉

EBC 東森新聞

暑假過半!近2成北市學童過重 專家教「4原則」守住健康體位

中華日報

夏天反覆癢到崩潰!醫點名吃錯食物、作息亂 蕁麻疹最容易爆發!

Heho健康

拉麵控注意!日研究:每週吃3次 死亡風險增1.52倍

中天電視台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中華日報

經痛警訊別忽視!中醫師教4種體質對症食療 幫助改善每月困擾

中華日報

「這4種運動」助孩子骨骼發育,爸爸也更健康! 醫認證大推

常春月刊

「國民女婿」羅一鈞遭冒名 假公務員詐騙罹癌家屬得逞

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