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一年以為是藥物副作用 檢查揪出「直腸早期腺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69歲的黃先生因心臟病放過支架,每天規律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其副作用是容易出血,因此過去一年來雖發現自己大便中帶血,一直不以為意。某日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回診時突然出現便意,除了同樣便血還有些許黏液,於是接受胃腸肝膽科彭康維醫師進行大腸鏡檢查,結果在直腸及乙狀結腸交界處發現疑似惡性腫瘤。後來轉介到大腸直腸外科賴以立主任門診確認是早期腺癌。
早期直腸癌常無明顯症狀 有家族史屬高風險群
賴以立主任說明,直腸癌會表現如排便急迫感、排便時帶血或粘液、排便不乾淨感(裡急後重)等等。但早期直腸癌常無明顯症狀,如果家族中有人(特別是在年輕時)罹患大腸直腸癌,那麼其他家庭成員患上此病的機會也較高;若有多個親屬罹患此病,則患病風險更高。
直腸早期腺癌治療選擇 微創手術保生活品質
罹癌後傳統方式是用剖腹手術切除直腸及腫瘤,再進行大腸及肛門的吻合,常常需要較大的傷口,同時也容易損傷血管神經叢,進而影響術後生活品質。賴以立主任指出,對於早期腺癌目前建議採用的是根治性手術,由數個小孔洞經腹切除腫瘤、腸子、附屬血管淋巴組織,最後將大腸直腸吻合,可以採用微創腹腔鏡或是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進行,手術費用都會由健保給付,只需自付手術耗材費用。
依病人健康狀況、腫瘤距離肛門的位置,會有不同程度的風險以及後續的長期排便、排尿、性功能影響。如果不願意接受手術,替代方案是接受輔助性治療後,經肛門直腸局部微創手術切除腫瘤,但缺點是有較高的復發率。
微創與達文西手術提高手術精確度 定期篩檢仍是最佳預防
賴以立主任強調,微創腹腔鏡手術已經在台灣有超過二十年的經驗,現在已是穩定成熟的治療,而達文西機械手臂則是近十年蓬勃發展的手術輔助技術,除了能消除術者手部震顫、更能夠呈現清晰的視野,切除腫瘤及附屬組織、保留血管神經叢,提供更精準的療效。由於大腸癌直腸癌早期常無明顯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從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存活率,維持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