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戲水慎防「海中隱形殺手」! 水母螫傷正確急救4步驟

NOW健康

更新於 5小時前 • 發布於 4小時前 • 編輯部 整理報導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隨著暑假持續的旅遊,各大海灘湧入戲水人潮。然而,炎炎夏日海水溫度升高,正是水母活躍繁殖的季節,近期已有多起水母螫傷事件傳出,有劇毒的僧帽水母已在高雄茄萣沙灘現蹤,這種外觀美麗的螢光藍色生物,無論死活都帶有致命毒性,民眾戲水時務必提高警覺。

水母螫傷的危險性與症狀識別 水母接觸人體皮膚極短時間內釋放毒液

台灣地處亞熱帶海域,各種水母種類繁多,雖非每種都具致命毒性,但水母觸手上的刺絲囊含有大量毒素,一旦接觸人體皮膚,可在極短時間內釋放毒液。根據醫學研究顯示,水母的刺絲囊數量從幾千個到數十億個不等,釋放速度僅需幾分之一秒。

被水母螫傷後的常見皮膚症狀包括線狀鞭痕、點狀紅疹,患者會感到劇烈的癢、刺痛、灼熱感,傷口可能紅腫並形成水泡,嚴重時甚至導致組織壞死。全身性中毒症狀則可能出現噁心、嘔吐、頭暈、胃痛、肌肉痠痛等,最危險的情況下會造成四肢麻痺、呼吸困難或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安全。

錯誤的急救方法可能加重傷勢! 水母螫傷正確急救4步驟要牢記

遭水母螫傷時的處理方式極為關鍵,錯誤的急救方法可能加重傷勢。正確的處理步驟如下:

▸急救步驟1:立即用海水沖洗患部

切勿用清水、尿液或酒精處理傷口,因為滲透壓差異可能刺激殘留的刺絲囊釋放更多毒素。海水的鹽分濃度與細胞內液相近,能避免進一步刺激。針對不同水母種類,箱型水母可用醋沖洗,僧帽水母則可用蘇打水,但一般情況下難以快速辨識水母種類,因此統一建議使用海水處理。

▸急救步驟2:熱水浸泡中和毒素

用40°C左右的熱水浸泡傷口15-20分鐘,利用熱能使毒素蛋白質變性失活,有效減輕毒性反應。這個步驟對於緩解疼痛和降低發炎反應十分重要。

▸急救步驟3:安全移除可見觸手

如皮膚上有可見的水母觸手殘留,務必使用鑷子、信用卡或乾淨布料等工具小心移除,絕對不可直接用手觸摸或搓揉,避免觸手進一步刺入皮膚或造成手部二次螫傷。

▸急救步驟4:儘速尋求醫療協助

完成初步處理後應立即就醫,醫師會使用止痛藥、類固醇藥膏和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若出現意識不清、呼吸困難等嚴重症狀,應立即撥打119求救並進行心肺復甦術,現場如有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可配合使用。

了解當地常見水母種類和急救知識 隨身攜帶簡易急救用品預防勝於治療

要享受安全的海上活動,預防措施不可少。建議戲水時穿著包覆性高的泳衣或水母衣,潛水愛好者更應配備專業潛水衣、手套及蛙鞋,完整保護肌膚。選擇戲水地點時應留意當地海況公告,避開水母出沒頻繁的危險海域。

此外,了解當地常見水母種類和急救知識,隨身攜帶簡易急救用品,都是確保海上活動安全的重要準備。夏日戲水雖然消暑愉快,但海洋生物的潛在威脅不容小覷。透過正確的知識和充分的準備,才能快樂享受海洋魅力的同時,確保自身和家人的安全。

文字編輯:辰蘊如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遠離腦中風這樣做! 神經科醫師授保健秘訣
▸10/4講座》高血壓不只是數字! 多重併發風險一次管理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亞洲自來水「塑膠微粒」最多!煮水後做2動作 有效移除90%

TVBS
02

不是蛋餅、麵包!早餐「這樣吃」超飽又能瘦 醫8個月狂甩22公斤

三立新聞網
03

我癌症快離世了,但我還活著!他對妻告白:每一餐都要一起吃,即便我不能吃也要陪她浪漫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吳淑珍驚傳「姿勢性低血壓」休克!臺大醫示警:年長者「血壓太低」比高血壓更危險,3症狀易忽略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當朋友跟你說「想死」,別只說「想開點」!這5件事,比任何藥物都有效!

康健雜誌

藥局變健身房!巴金森爺爺天天來練肌,3個月告別安眠藥、跑廁所次數少一半

康健雜誌

300萬筆健檢揭隱憂:台灣成人肥胖率10年飆至74.7%、女性骨鬆率超過5成

信傳媒

臺灣癌症治療達到國際頂尖水準!北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

華人健康網

7歲前免費7次健檢、6次篩檢 竟有3成家長不知情

中天電視台

流感與感冒不同!醫揭最佳用藥時機是「這時候」:錯過恐擴散染全家

優活健康網

沈玉琳案例警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擴散快,及早就醫是關鍵

常春月刊

台灣胃癌存活率低於日韓!藥師親教:「這樣做」能阻斷主要致病因素

健康醫療網

61歲糖尿病婦染流感併發重症 高齡與多重慢性病風險增

NOW健康

「亞健康」常見慢性疼痛!中醫不再只是把脈開藥,AI檢測打造客製化運動處方

華人健康網

林口長庚邀請民眾線上簽署器捐 肺臟受贈者現身表達感激

桃園電子報

50後好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恐失明!補充4種食物擺脫惡視力:每週至少吃2次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羅慧夫基金會年度募款記者會 温昇豪現身呼籲社會友善支持顱顏家庭腭裂女孩勇敢故事感動全場

優活健康網

近3成民眾不知兒童免費健檢! 應把握7歲前13次檢查

NOW健康

狂喝水+吃菜還是便秘?營養師曝「這食物吃太少」

造咖

日料不是都健康!每週吃「它」3次 增1.52倍死亡風險

三立新聞網

本土劇臨演冒充官員詐騙 羅一鈞怒斥:簽名沒那麼醜

中天電視台

南台灣豪雨恐釀登革熱疫情!專家:9月最危險

中天電視台

醫起看/失眠有4類型 營養師揭3解方進夢鄉

EBC 東森新聞

暑假過半!近2成北市學童過重 專家教「4原則」守住健康體位

中華日報

夏天反覆癢到崩潰!醫點名吃錯食物、作息亂 蕁麻疹最容易爆發!

Heho健康

拉麵控注意!日研究:每週吃3次 死亡風險增1.52倍

中天電視台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中華日報

經痛警訊別忽視!中醫師教4種體質對症食療 幫助改善每月困擾

中華日報

「這4種運動」助孩子骨骼發育,爸爸也更健康! 醫認證大推

常春月刊

「國民女婿」羅一鈞遭冒名 假公務員詐騙罹癌家屬得逞

NOW健康

老是責怪自己?《鬼滅之刃》善逸教我們的事:情緒過載並不是懦弱

優活健康網

流感來襲!高齡家庭恐成重症溫床 醫提醒:勿錯過48小時黃金期

太報

大腸癌年輕人罹患率暴增!醫示警「這飲食習慣」恐致癌 早篩檢可改善存活率

每日健康

便血一年以為是藥物副作用 檢查揪出「直腸早期腺癌」

健康醫療網

喝這飲料恐中風!研究:每天2杯「濃縮果汁」 女性風險翻倍

每日健康

臺灣每3名學童1人過重!兒科醫示警:恐延續至成年 6項實用建議曝

CTWANT

薯條吃多了恐糖尿病找上門!專家授「1烹調法」降風險 換3樣東西還能再減8%

每日健康

胃食道逆流治不好?醫提醒:不是胃不好,而是「這」器官出問題!

Heho健康

便秘不只影響生活品質!醫:這情況恐與大腸癌有關

每日健康

全台近學童過重或肥胖! 專家列「3大關鍵」守護孩子健康體位

健康醫療網

夏日沖澡好消暑!涼感沐浴乳是涼爽利器 還是肌膚陷阱

NOW健康

腰痛揪凶手,恐隱藏在薦髂關節!林杏青醫師:薦髂關節自我保養3動作

華人健康網

楊勇緯賽前染病!自爆比賽一半「突喘不過氣」

三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