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胃食道逆流治不好?醫提醒:不是胃不好,而是「這」器官出問題!

Heho健康

更新於 6小時前 • 發布於 4小時前 • 黃慧玫

59 歲的陳先生,平日生活習慣良好,多年來深受胃食道逆流所苦,雖多次接受胃鏡檢查結果皆顯正常,但近 1 年卻開始吞嚥困難,甚至體重驟減。他輾轉至各地醫學中心就診,做了各式檢查,嘗試多種藥物,症狀依然未改善。

直到台東馬偕胃腸肝膽科醫師鄭群翰為他做了「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才發現問題出在食道蠕動功能異常,診斷為「食道弛緩不能症」,等於食物進不去胃裡。最後,透過內視鏡手術治療後,終於緩解症狀,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許多人長期受到胃食道逆流、吞嚥困難、噁心或嘔吐困擾,儘管飲食清淡、作息規律,也按時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症狀仍難以改善。鄭群翰說,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思考是否不是單純胃食道逆流,而是食道功能出問題。

反覆胃酸逆流、吞嚥不順,就該考慮其他問題

臨床上,常見不少患者在胃鏡檢查中未發現異常,但仍反覆出現吞嚥不順或胃酸逆流,這時醫師就會考慮是否為「功能性」問題,也就是食道肌肉收縮或放鬆不協調所導致的障礙。

鄭群翰提到,食道是一條中空管道,由上下兩個括約肌與中間平滑肌組成,吞嚥時必須協調進行「蠕動」,才能順利將食物送入胃中。一旦肌肉力量不足、收縮異常或放鬆失衡,就可能出現阻塞、反酸或食物停滯等症狀。

胃鏡不夠用!「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輔助

這類功能異常不容易靠傳統胃鏡診斷,必須透過「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進行進一步評估,才能對症治療。這項檢查全名為「高解析度食道蠕動壓力檢查(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是目前最精準的食道功能測試方式之一。

醫師會將一條柔軟、帶有多個壓力感測器的導管由鼻腔輕輕置入食道,讓患者分次吞嚥食鹽水,藉由感測器即時紀錄吞嚥時的壓力變化,建構出壓力圖像,過程約需 20〜30 分鐘,無需麻醉,安全快速且不會造成明顯不適。

長期症狀不明患者診斷利器,設定最佳診療方向

檢查可協助判斷是否有食道弛緩不能症、食道痙攣、賁門壓力異常等問題,是診斷長期症狀不明患者的重要利器。針對吞嚥困難或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個案,食道壓力檢查提供了深入了解的機會,為患者爭取更合適的診療方向。

鄭群翰提醒,目前健保針對有吞嚥困難、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罹患食道蠕動功能異常疾病等皆有給付。病患與家屬,若長期有相關困擾,應主動與醫師討論是否需進一步檢查,切勿輕忽「小症狀」背後可能隱藏的問題。

鄭群翰 醫師 台東馬偕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諮詢專家: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 鄭群翰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胃鏡檢查正常也別輕忽!3 精準檢測揭胃食道逆流謎團

常常胃食道逆流該做哪些檢查?吃吃胃藥就能治好嗎?常見治療方法一次看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亞洲自來水「塑膠微粒」最多!煮水後做2動作 有效移除90%

TVBS
02

不是蛋餅、麵包!早餐「這樣吃」超飽又能瘦 醫8個月狂甩22公斤

三立新聞網
03

我癌症快離世了,但我還活著!他對妻告白:每一餐都要一起吃,即便我不能吃也要陪她浪漫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吳淑珍驚傳「姿勢性低血壓」休克!臺大醫示警:年長者「血壓太低」比高血壓更危險,3症狀易忽略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當朋友跟你說「想死」,別只說「想開點」!這5件事,比任何藥物都有效!

康健雜誌

藥局變健身房!巴金森爺爺天天來練肌,3個月告別安眠藥、跑廁所次數少一半

康健雜誌

300萬筆健檢揭隱憂:台灣成人肥胖率10年飆至74.7%、女性骨鬆率超過5成

信傳媒

臺灣癌症治療達到國際頂尖水準!北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

華人健康網

7歲前免費7次健檢、6次篩檢 竟有3成家長不知情

中天電視台

流感與感冒不同!醫揭最佳用藥時機是「這時候」:錯過恐擴散染全家

優活健康網

沈玉琳案例警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擴散快,及早就醫是關鍵

常春月刊

台灣胃癌存活率低於日韓!藥師親教:「這樣做」能阻斷主要致病因素

健康醫療網

61歲糖尿病婦染流感併發重症 高齡與多重慢性病風險增

NOW健康

「亞健康」常見慢性疼痛!中醫不再只是把脈開藥,AI檢測打造客製化運動處方

華人健康網

林口長庚邀請民眾線上簽署器捐 肺臟受贈者現身表達感激

桃園電子報

50後好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恐失明!補充4種食物擺脫惡視力:每週至少吃2次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羅慧夫基金會年度募款記者會 温昇豪現身呼籲社會友善支持顱顏家庭腭裂女孩勇敢故事感動全場

優活健康網

近3成民眾不知兒童免費健檢! 應把握7歲前13次檢查

NOW健康

狂喝水+吃菜還是便秘?營養師曝「這食物吃太少」

造咖

日料不是都健康!每週吃「它」3次 增1.52倍死亡風險

三立新聞網

本土劇臨演冒充官員詐騙 羅一鈞怒斥:簽名沒那麼醜

中天電視台

南台灣豪雨恐釀登革熱疫情!專家:9月最危險

中天電視台

醫起看/失眠有4類型 營養師揭3解方進夢鄉

EBC 東森新聞

暑假過半!近2成北市學童過重 專家教「4原則」守住健康體位

中華日報

夏天反覆癢到崩潰!醫點名吃錯食物、作息亂 蕁麻疹最容易爆發!

Heho健康

拉麵控注意!日研究:每週吃3次 死亡風險增1.52倍

中天電視台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中華日報

經痛警訊別忽視!中醫師教4種體質對症食療 幫助改善每月困擾

中華日報

「這4種運動」助孩子骨骼發育,爸爸也更健康! 醫認證大推

常春月刊

「國民女婿」羅一鈞遭冒名 假公務員詐騙罹癌家屬得逞

NOW健康

老是責怪自己?《鬼滅之刃》善逸教我們的事:情緒過載並不是懦弱

優活健康網

流感來襲!高齡家庭恐成重症溫床 醫提醒:勿錯過48小時黃金期

太報

大腸癌年輕人罹患率暴增!醫示警「這飲食習慣」恐致癌 早篩檢可改善存活率

每日健康

便血一年以為是藥物副作用 檢查揪出「直腸早期腺癌」

健康醫療網

喝這飲料恐中風!研究:每天2杯「濃縮果汁」 女性風險翻倍

每日健康

臺灣每3名學童1人過重!兒科醫示警:恐延續至成年 6項實用建議曝

CTWANT

薯條吃多了恐糖尿病找上門!專家授「1烹調法」降風險 換3樣東西還能再減8%

每日健康

戲水慎防「海中隱形殺手」! 水母螫傷正確急救4步驟

NOW健康

便秘不只影響生活品質!醫:這情況恐與大腸癌有關

每日健康

全台近學童過重或肥胖! 專家列「3大關鍵」守護孩子健康體位

健康醫療網

夏日沖澡好消暑!涼感沐浴乳是涼爽利器 還是肌膚陷阱

NOW健康

腰痛揪凶手,恐隱藏在薦髂關節!林杏青醫師:薦髂關節自我保養3動作

華人健康網

楊勇緯賽前染病!自爆比賽一半「突喘不過氣」

三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