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患者吃保健品護肝?許金川:這功效恐引發猛爆性肝炎!
知名主持人沈玉琳驚傳因猛爆性肝炎緊急住院。據悉,沈玉琳是B型肝炎帶原者,他相當注重健康,每天服用5種保健食品。不過,國內肝病防治權威許金川教授表示,保健食品「增強免疫力」的功能恐活化病毒,甚至造成猛爆性肝炎危及生命。
200多萬B肝帶原者 中壯年以上族群為主
肝病素有台灣「國病」之稱,尤其B型肝炎曾經是使國人陷入慢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肝病三部曲」的頭號禍首。儘管自1986年7月起全面為新生兒施打疫苗,至今40歲以前的年輕人逐漸遠離B肝病毒的威脅,但根據肝病防治基金會估算,國內仍有約200萬名B肝帶原者仍受到肝病威脅。
有「國病教父」之稱、專研台灣肝癌研究與肝病防治的台大醫學院許金川教授曾在衛教影片中說明,過去由於缺乏疫苗和抗病毒藥物,有不少國人感染B型或C型肝炎,尤其以B型肝炎最多。
肝是沉默器官!年輕時沒症狀不代表沒問題
許金川教授說明,肝臟沒有神經,即使發生病變也難以覺察,因此被稱為「沉默的器官」。國內200多萬的帶原者當中,許多患者在年輕或中年階段並無症狀,直到年紀漸長,透過健康檢查,或因為出現腹水、黃疸甚至肝癌等症狀而就醫,才意外發現肝功能早已受損。
B肝、肝硬化患者要不要治療?先看病毒活性
倘若已經出現肝硬化,該怎麼辦?許金川教授解釋,B肝患者若已出現肝硬化,是否需要進行治療?取決於目前的病毒活性。如果:
- B型肝炎病毒量高:且肝指數(如ALT)異常,可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 若肝指數正常、病毒量低或測不到:代表病毒處於沉寂狀態,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意義不大,這時候最重要就是要好好保肝。
保肝飲食:天然新鮮、少加工、少負擔
對於B肝帶原或肝硬化患者,許金川教授建議,正確的護肝飲食原則是:「少加工、少負擔」。日常飲食應以新鮮、天然、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為主,如雞蛋、牛奶、魚肉等;應避免食用加工品、醃製品,及發黴的食物,以減輕肝臟代謝負擔,降低毒素攝取。
每年5%肝硬化者恐轉肝癌 定期檢查最重要
許金川教授指出,每年約有5%的肝硬化患者會轉變為肝癌,而肝病進行往往沒有症狀,因此追蹤檢查是肝病管理的核心。B型肝炎患者即使自覺無症狀,也應至少每4至6個月由專科醫師安排肝功能抽血、肝臟超音波等完整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肝癌、爭取治療時機。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許金川教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