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社交的同事,在公司裡一定吃虧?「安靜蓬勃」重新定義「內向員工」價值,打造健康職場環境
厭倦了職場上總是鼓勵外向、積極的聲音嗎?其實,許多優秀的員工在安靜中默默耕耘,交出亮眼成績。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安靜蓬勃」(Quiet Thriving)的新職場概念,這不僅是一場對內向員工價值的重新定義,更是企業應對員工心理健康危機、提升整體競爭力的關鍵策略。
當我們在職場上談論到「怎樣的特質算是一名成功的員工時?」腦海中會直覺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善於表達、積極爭取機會的員工形象。但有一群人,他們可能在會議中不常發言,卻總能交出高品質的工作成果,又或許他們不愛參加公司社交聚會,但在工作上卻是團隊中最可靠的伙伴。
這些內向型員工在傳統企業文化中往往容易被忽視,因為大多數公司偏好外向、直言不諱的人格特質。然而,一個新的職場概念「安靜蓬勃」(Quiet Thriving)的興起,正在改變這種偏見。這個概念不是要改變員工的人格特質,而是重新思考如何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職場環境。
什麼是「安靜蓬勃」?職場心理健康危機催生的新趨勢
事實上,現代職場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員工參與危機。《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就在今年初一份報導中表示,根據顧問公司BCG研究,半數年輕職場人士表示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協助。加拿大心理健康委員會的調查更顯示,70%的員工擔心職場的心理健康問題,14%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環境不健康或不安全。人資公司Robert Half則發現,42%的加拿大職場人士正在經歷職業倦怠。
面對這樣的危機,許多員工選擇了「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也就是只做好份內工作,不投入額外的情感參與。這種消極應對方式雖然能暫時緩解壓力,但並非長久之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心理治療師奧德曼(Lesley Alderman)在《華盛頓郵報》中創造出「安靜蓬勃」這個詞彙,探討員工如何重新投入工作。
根據後續的研究和討論,安靜蓬勃也有了更明確的定義,它是指員工主動調整工作方式,讓自己在職場中感到更快樂、更有成就感的過程。具體而言,它讓所有員工都能主動與工作重新建立連結,無論是內向型或外向型員工,都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發揮所長。
重新認識內向員工的價值
在許多企業文化中,外向和善於表達的特質經常被視為成功的必備條件。但這種偏見忽略了內向型員工的獨特優勢。內向型員工往往具備深度思考和專注的能力,他們在需要仔細分析和更具創新的任務中表現出色。他們傾向於進行有意義的對話而非表面的社交,能夠在安靜的環境中發揮最佳創造力……
繼續閱讀全文👉🏻不愛社交的同事,在公司裡一定吃虧?「安靜蓬勃」重新定義「內向員工」價值,打造健康職場環境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他發現漏洞卻不敢說,結果公司付出慘痛代價…為何主管更該留意沈默的團隊?
高鐵5大新制將上路!取消彈性乘車、啟動「寧靜車廂」、自由座要指定車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