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是用在理解他人難處,而不是以此自我虐待
文/高瑞希
原來我一直在尋覓的靈魂伴侶,早就在了。
他就是我的內在。他是我的靈魂。他一直在等我。當人們有幸能勾到他,哪怕只有一點,可是這一瞬間,什麼渴望被愛、渴望支持等人類需求都不復存在。你會有一種沉穩的喜悅,遠超過快樂,哪怕用「平靜」這個詞也很難精準勾勒,只知無聲勝有聲。
泡在浴缸,笑著流淚。眼淚是豐滿的雀躍,是電視常看到一種婚禮場面,新娘哭著對新郎說:「我終於等到你了。」
我徹底理解到:我早就被愛,我從未失去任何。
我被我的靈魂深深愛著。
這個在我第一本書《相信自己,才是完整的你》講過的「你已經被愛」,原來是真的也是假的。會說假的,是我那時終究沒有親身經歷;會說真的,是世間真有神靈與靈魂,祂們是你,祂真的存在,不是虛妄。
我確定,我知道祂在身邊。
當我看到且了解的那一刻,我就做到了。
那晚,我嫁給我自己。
女人和男人都在尋找靈魂伴侶、靈魂家人,在親密關係各種糾纏放不開,可是真相是:靈魂伴侶不是某個特定的人,靈魂伴侶一直都是「我的靈魂」,祂一直都在耐心等待我,憶起祂,憶起自己來到地球的目的。
每一個我愛過的男人,那些有心或無意讓我受傷的男人(其實都是無意的,沒有人有心想傷害誰),他們的存在都是讓我回想起我是誰,此時此刻什麼對我來說是快樂與自由的。
所有內在驅動與感情關係都應該是如此。
和這個人交流、做這件事,都是要快樂開心,沒有任何內耗,連做這件事是為了「療癒受傷的自己」,或跟這個人在一起是為了「做真實的自己」,真的,都不需要也沒必要。
你的靈魂伴侶,意即你的內在,祂始終都待在你旁邊,祂在等你發現他,並在發現後明白你整個人根本就沒什麼好療癒的,你早已完美無瑕。請記得我這邊講的不是完整,是完美。你所有的來處與發生,是命運因為你無意識的選擇,創造一套愛你的方式。
無論這個方式你喜不喜歡,這條路徑都是為了讓你與祂重逢。
及,你也沒什麼好需要在特定地點、特定的人面前做什麼真實自己。
你隨時隨地都能做你想做的事。
發自內心的喜悅,那跟小朋友的快樂,很不同。
所謂內在小孩的渴望,不是去滿足他。小孩愛哭愛鬧、喜歡遵循本能慾望做事。
生過孩子的女人才會知道,小孩不是善也不是惡,他是中性存在。小孩是可以殺死蟑螂、弄死青蛙不眨眼睛,也能抽掉其他小孩座椅哈哈大笑覺得有趣。內在小孩的需求,是中性的。
中性,可能導向善與惡,包含傷害別人。
除里昂不想控制他的內在小男孩,選擇對男女關係用「我不愛你我又無條件愛你」模糊界線;我其實也看見我的內在小女孩因情緒索求帶給別人的傷害,也容易錯失對人性更廣泛的理解,包含我會看不見他模糊邊界後的討好人格可能源於他的童年創傷。
而今,我通通看見了。
內在小孩,其實是我需要去照顧她,告訴我的內在小女孩:妳需要被理解、被愛跟被支持的那份渴望,有一個更大的妳,她會撐住妳。那會是妳從未想像的遼闊風景。妳所要看的是——此時此刻怎樣做,對妳是舒服與自在的。
慈悲是用在理解他人的難處和局限,但不等同妳拿這點自我虐待。
她已經有力量可以保護妳,不再受到別人無意識的界線不明傷害,並知道怎樣的關係或對待對妳是最好的。妳值得擁有妳想要的愛,但如果沒有讓妳心靈紮根滿足的關係來之前,妳也很安然。
曾經在天山王母廟,我領悟到,我要對跟里昂的關係不抱期待。
但和靈魂正式相遇的那天起,原來不抱期待,並非最終抵達,它不過是一個里程碑。
你要不怕失去。
關鍵是,為什麼你可以不怕失去?
只因你從來就沒有被誰丟下過。
※ 本文摘自 《好久不見,靈魂伴侶》,原篇名為〈【第11課】找到最終的靈魂伴侶〉,立即前往試讀►►►
《好久不見,靈魂伴侶》電子書 - 愛情,向來是快速成道的方式。17萬人追蹤、華文靈性療癒作家高瑞希以最誠實的文字,深刻地,扎實且疼痛的去明白,直探靈魂深處的「愛與恐懼」。///每個人都在尋找靈魂...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