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川蒲會」:大國博弈下的棄子悲歌
[NOWnews今日新聞] 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將於8月15日在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會面時,全世界立刻明白,烏克蘭將成為大國博弈中的犧牲品,所謂的「和平談判」,實際上不過就是兩大強權在瓜分戰利品。
阿拉斯加成為強權分贓的舞台
會議地點的選擇耐人尋味。阿拉斯加曾是俄羅斯的土地,隨著克里米亞戰爭失敗被賣給美國,現在卻成為兩位強人討價還價的舞台。川普坐享地主之便,蒲亭則是必須踏上7000公里的長途跋涉,這場安排本身就透出一股權力的暗示,談判的主導權,顯然已經注定。
更具諷刺的是,就在川普發出最後通牒、威脅對俄羅斯加大制裁的同一天,蒲亭卻正忙著與盟友打電話,報告美俄接觸的進展。這場施壓與回應的戲碼,無非是美俄兩位強人的雙簧。川普的強硬姿態,只不過是為了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多的籌碼,而蒲亭的拒絕更像是一場面子戲。
印度慘淪大國博弈受害者
最慘的莫過於印度。作為俄羅斯石油的買家,印度被川普徵收25%的懲罰性關稅,完全成為美國對俄施壓的工具。如今「川蒲會」即將上演,俄羅斯或許能過關,但印度能否撤銷關稅,恐怕未必能如願。這正是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悲哀,一旦被用完,便成為無足輕重的棋子。
澤倫斯基:連上桌都沒資格的最大輸家
對於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來說,恐怕是這場博弈中的最大輸家。當川普被問及是否會要求蒲亭與澤倫斯基會面時,他的回應簡潔有力:「不,他不必會面。」這句話直接點出烏克蘭在這場大國角力中的尷尬地位,根本沒資格坐上談判桌。
根據外媒披露的和平方案,烏克蘭將失去克里米亞、盧甘斯克、頓內茨克等大片領土,換來的只有不加入北約的承諾和一紙安全保障。三年血腥戰爭結局,正如一位評論者所諷刺:「土地歸俄羅斯,資源歸美國,債務歸歐盟,榮耀歸烏克蘭。」
但烏克蘭真的有榮耀嗎?如果有,那也是無數破碎的家庭和滿目瘡痍的國土所換來的。
中國冷眼旁觀 歐洲是看戲觀眾
在這場大國博弈中,中國的態度顯得格外冷淡。當蒲亭主動向中方報告美俄接觸時,中方的回應非常巧妙:「複雜問題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這番話透露出,中國選擇冷眼旁觀,靜待事態發展的姿態。
歐洲的處境則更加尷尬。作為烏克蘭危機的直接影響者,歐盟只能在場邊觀看這場大國交易。有歐盟官員無奈表示:「儘管口頭上強硬,但川普至今並未對蒲亭施加任何實質壓力。」這種被排除在外的感覺,顯然讓習慣於在國際事務中發聲的歐洲人很不開心。
弱肉強食的國際政治叢林法則
這場「川蒲會」最大的啟示,便是國際政治的殘酷現實。小國往往只是大國博弈中的棋子,用完即丟。烏克蘭如此,印度亦然。當大國需要你時,你是合作夥伴;當利益重新分配時,你就成了可以隨時捨棄的工具。
川普或許會因為解決烏克蘭問題而在歷史上留名,甚至有機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這種建立在犧牲小國利益上的和平,真的值得讚許嗎?
即便川普與蒲亭在阿拉斯加達成協議,隨後的變數依然無法預測。歐洲和烏克蘭的反彈,領土分割的具體細節,美俄關係的重塑,這一切將深刻影響未來世界格局。
有一點是肯定的,在這場大國博弈中,真正的輸家永遠是那些無法在談判桌發聲的小國。這個世界,還有多少國家願意甘心成為大國的棋子,最終卻注定成為棄子?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