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保養品風正夯,你買的是真的還是話題?
圖說:外泌體成分受關注,選購前建議確認來源與標示資訊,避免誤信不實廣告。
外泌體(Exosome)近年來備受美妝產業關注,被視為具有應用潛力的次世代保養成分,部分產品訴求具備保濕、修護與緊緻等效果。然而,在市場熱潮之下,也浮現出諸多問題:如來源不明、廣告宣稱過度、缺乏明確數據佐證等情況,甚至已有產品遭主管機關稽查處分。因此,消費者在選購外泌體相關產品時,更應理性判斷資訊真偽,以避免落入誇大行銷的陷阱。
什麼是外泌體?為何成為美妝新寵?
外泌體又被形容為細胞間傳遞訊息的「快遞員」,是一種直徑約 30–200 奈米的微小囊泡。近年研究指出,其可能具備作為保養成分的應用潛力,例如協助肌膚保濕、維持屏障功能、協調膚況等,因此在保養品市場中快速走紅,被稱為繼玻尿酸、胜肽後的次世代保養話題成分。
目前,外泌體主要來源分為兩類:
- 動物性外泌體:多取自乳汁、血清或臍帶血等,與人體結構相近,部分業者主張具相容性優勢。
- 植物性外泌體:來源包括綠茶、葡萄、薑等,取得方式穩定、成本相對較低,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類型。
外泌體市場亂象:消費者需注意的三大警訊
1.來源與純度不明
部分商品雖標榜「含外泌體」,但實際上可能僅為細胞培養液,或未經純度與粒徑檢測。消費者若無法取得相關證明文件,將難以辨識產品真偽。
2.廣告內容涉誇大不實
坊間不乏產品訴求「細胞再生」、「有效育髮」等吸睛用語吸引消費者,但這些宣稱大多缺乏數據佐證,甚至已觸犯化粧品廣告規範。
3.法規與資料揭露仍不完整
主管機關已要求部分外泌體產品提供粒徑數據、成分鑑定及相關證明資料。但截至目前,仍有不少產品缺乏完整資訊,存在遭下架或停售的風險。
消費者選購外泌體產品前的四大提醒
1.看標示內容是否清楚
產品若標註 Exosome 或 Extracellular vesicles,代表含有外泌體。但需注意,並非所有外泌體成分都會直接以此 INCI 名稱標示,因此更需搭配相關檢測數據作為佐證。
2.要求產品檢測數據
合格品牌應能提出能確認產品確實含有外泌體的檢測報告,例如純度檢測、粒徑分析..等,幫助消費者清楚掌握產品的真實性。
3.提防廣告用語誇張
對於「立即見效」、「治療功效」等吸睛字眼務必保持警覺,依照化粧品相關規範,產品只能訴求保養或改善效果,不得宣稱具醫療或治療功效。
4.外泌體僅得外用,勿作注射用途
外泌體目前僅能合法使用於外用化粧品,不得作為注射或醫療用途。任何聲稱能「注射外泌體」、「醫療療程搭配外泌體」的廣告或服務,都涉及違法與安全風險。
自 2026 年 7 月起,所有化粧品(包含外泌體產品)將全面納入 PIF(產品資訊檔案)制度。廠商必須在 PIF 中完整記錄產品成分、檢測數據與安全性資料,不僅作為主管機關稽查的依據,也讓產品資訊更加透明。
外泌體的確是當前美妝界最受矚目的新寵兒,但熱潮背後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包括來源透明度、檢測數據完整性與廣告宣稱合規性。標準認證提醒,消費者在追隨趨勢時,更需要保持冷靜與理性思考:你買的外泌體產品,究竟有科學數據支持,還只是行銷話術誇大下的話題呢?
免責聲明:本文為保養資訊整理與消費者提醒,非作為醫療診斷或替代治療依據。實際使用效果因人而異,請於選購前詳閱標示,若有肌膚疑慮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延伸閱讀:
・美妝界新戰場:外泌體之亂全解析,消費者如何辨識真偽?
・標準認證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