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療程後肌膚的秘密守護者-維他命E
維他命E的發現歷史
維他命E的發現可追溯到上世紀初,當時科學家們正積極探索營養素對健康的影響;1922年,美國加州大學的赫伯特·埃文斯(Herbert M. Evans)和凱瑟琳·畢曉普(Katharine J. Bishop)在進行老鼠實驗時,意外觀察到一種脂溶性物質的缺乏會導致孕鼠胎兒吸收不良。這項發現奠定了維他命E作為必需營養素的基礎,他們最初將其命名為「抗不育因子」(anti-sterility factor)。
隨後的研究顯示,這種物質不僅與生殖健康相關,還具有廣泛的生理作用;1936年,瑞士化學家保羅·卡勒(Paul Karrer)成功分離並合成α-生育酚(alpha-tocopherol),這是維他命E的主要形式,從而開啟了其在醫學和營養學的應用時代。根據 PubMed 的歷史回顧,這段發現過程展現了科學家如何從動物模型逐步推廣到人類健康研究,也提醒我們許多日常營養素的認識都源自於細微的實驗觀察。
維他命E在肌膚中的重要功能
維他命E作為一種脂溶性抗氧化劑,能幫助保護細胞膜免受自由基損害;自由基常源自紫外線曝曬或環境壓力,可能影響肌膚的彈性和光澤,研究顯示,維他命E能中和這些活性氧,從而維持肌膚屏障的穩定。
根據 PubMed 的一項綜述,維他命E在正常和受損皮膚中的作用包括增強脂質屏障、減少水分流失,幫助肌膚保持柔軟與滋潤;這對職場女性來說特別實用,因為忙碌的生活常導致肌膚乾燥或敏感。此外,維他命E也參與膠原蛋白的穩定過程,膠原是肌膚結構的主要支撐,能協助維持緊緻感。
另一項皮膚生理學研究指出,人體皮膚中維他命E的濃度在表皮層較高,能提供第一線防護;皮膚科醫師通常會建議透過飲食或適當補充來確保攝取充足維他命E,例如杏仁、菠菜或葵花籽等天然食物來源。
術後保養與維他命E的應用建議
醫美療程後的肌膚往往處於較敏感的階段,此時護理尤其重要;術後恢復初期(約兩週內),肌膚需面對發炎反應與修復需求,適當的營養維持有助維持平衡。
專家建議:
- 優先選擇溫和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產品
- 維持肌膚濕潤,維持屏障修復
- 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堅果或綠葉蔬菜
- 避免日曬並做好防護
- 補充水分,幫助全身代謝與修復
部分市售保健品,如:雙態膠原會同時添加膠原、維他命E等成分,可作為日常保養的一部分;不過,是否需要補充應依照個人需求,並在醫師專業指導及建議下選擇。
台灣衛生福利部也提醒,術後保養應以科學為本,並結合醫師與營養專業的指導,避免盲目跟風。
透過這些方式,能幫助肌膚循序恢復健康,同時培養長期保養意識。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資訊與產品特性介紹,非作為醫療診斷或替代治療依據。產品效果視個人體質與使用習慣而異,若有持續困擾,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機構。
延伸閱讀:
・維生素E的歷史
・維生素E在皮膚中的作用
・科醫美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