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代糖苦澀難入口?研究發現薄荷成分「香芹酮」能改善無糖食品的風味!

食力 foodNEXT

發布於 09月22日16:00 • 食力FoodNEXT

撰文=編輯部

隨著無糖與低卡食品需求上升,人工甜味劑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但伴隨而來的苦澀餘味始終是消費者接受度的一大障礙。2025年8月6日發表於《FEBS Open Bio》東京大學研究顯示,在細胞實驗中,來自天然來源的香芹酮(carvone)可減弱人工甜味劑糖精與安賽蜜鉀(acesulfame K)的苦味,未來有望提升「零卡食品」的風味體驗。

零卡食品市場急速成長 人工甜味劑苦味仍是阻礙!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糖尿病與肥胖患者數量增加,人們對於低糖與無糖食品的需求快速上升。目前,人工甜味劑已被廣泛應用於2.3萬種食品與飲料,包括汽水、巧克力、優格與蛋糕。根據市場調查機構Fact.MR分析,全球人工代糖市場規模目前約85億美元,預計到2035年將成長至149億美元,人工甜味劑市場將持續增長。然而,人工甜味劑的苦澀味依然是消費者接受度的一大障礙。

薄荷類化合物有效降低苦味添加劑 香芹酮效果最佳!

研究團隊透過在HEK細胞中表現的苦味受體進行實驗,確認人工甜味劑常帶有不受歡迎的苦後味,主要透過TAS2R31與TAS2R43受體感知。 傳統的苦味阻斷策略往往需要混合其他甜味劑,或依賴昂貴的合成抑制劑,在食品應用上仍有限制。實驗顯示,薄荷醇(menthol)、胡薄荷酮(pulegone)以及其他單萜類化合物均能降低苦味反應,其中香芹酮效果最顯著,可同時作用於TAS2R31與TAS2R43受體,大幅減弱糖精與安賽蜜鉀帶來的苦澀餘味。

與其他類薄荷化合物不同,香芹酮不會活化TRPM8受體,因此不會產生明顯清涼感,幾乎不影響原有食品的味覺特性。研究團隊認為,香芹酮特別適合應用於飲料、乳製品或烘焙食品,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天然苦味抑制劑現身 成無糖食品的新突破口

在全球無糖飲品與食品市場快速成長的背景下,天然苦味阻斷劑的應用將有助於提升人工甜味劑的接受度。研究團隊指出,這項成果仍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但其發現提供了新方向,未來有望成為改善無糖食品口感的重要利器。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控制熱量卻傷發育?研究發現甜味劑阿斯巴甜恐干擾青春期
吃糖精會致癌嗎?歐洲食品安全局:實驗證實不會造成健康風險
從珍稀松露到減糖救世主!「蜂蜜松露甜味劑」問世 天然高甜無熱量、有望2026年全球上市

參考資料
▶Food Navigator, Artificial sweeteners still bitter? Natural fix shows promise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特展作品遭志工誤認髒汙擦拭 基隆文觀局致歉

中央通訊社
02

苗栗公園驚見525萬金條、10萬現金!失主身分曝光

民視新聞網
03

健保補充保費將大修!三大變革擬116年上路 股利利息改「年度計算」衝擊480萬人

NOW健康
04

洗菜別再加鹽!譚敦慈揭「最神1招」 蟲卵、農藥全清光

三立新聞網
05

【圖解新聞】搶吸普發現金客戶 各銀行抽獎送錢狂加碼

LINE TODAY
06

日本超紅失眠救星「無羊枕頭」美式賣場開賣 醫:非人人適合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