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台北當代藝博是進化還是退化:從市場競爭到文化深耕,能否迎來新契機

191ART藝文報報

發布於 05月09日16:31 • 鄭鈞隆

藝文報報/鄭鈞隆撰文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在臺北南港展覽館正式開幕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在臺北南港展覽館正式開幕。從2019年至今,台北當代藝博經歷市場擴展、疫情衝擊、復甦與策略調整,今年展會則展現更聚焦深耕臺灣藝術市場的全新面貌。

從2019至2025:參展畫廊消長趨勢與市場變化

回顧過去數年,台北當代藝博會的規模與參與度有明顯變化。2019年首屆展會迎來90家畫廊,吸引逾28,201名觀展人次,奠定亞太地區重要藝術博覽會的基礎。2020年畫廊數擴增至99家,觀展人數更突破40,192人,創下新高。然而,2021年因新冠疫情停辦,導致市場復甦延遲,2022年展會雖回歸,但畫廊數降至62家,觀展人數降至22,783人,影響顯著。

2023年,博覽會積極復甦,畫廊數回升至90家,其中30家為首次參展畫廊,吸引34,145名觀眾。2024年,展會導入更多策展創新,設立「主題藝向(Evoke)」展區,雖然畫廊數減少至78家,但觀展人次穩定成長至35,125人。

2025年,台北當代藝博會參展畫廊數來到開展以來的最少家數(53家),為因應此一現象似乎有進一步調整展覽策略,也更聚焦於策展與在地文化機構合作,例如與文化部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贊助的新生維度藝術家獎、臺灣藝術家特展等。這一轉變或正顯示出,台北當代藝博從「擴張市場規模」轉向「深化文化交流」,進一步強化臺灣藝術的國際影響力。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現場

是挑戰還是機遇:臺灣藝術正面臨關鍵挑戰

臺灣藝術市場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面對國際競爭、藏家世代更替與數位藝術興起的衝擊,藝術產業必須思考如何在變動的環境中站穩腳步,甚至找到新的發展契機。過去,藝術市場仰賴傳統畫廊模式與博覽會平台,但現今藝術交易方式日益多元,企業贊助、NFT藝術、市場策展導向的轉型,都重新定義了藝術的價值與影響力。

然而,挑戰同時也是機遇。近年來,隨著臺灣各地美術館的陸續成立,如嘉義美術館、桃園美術館群、新北市美術館相繼開幕,臺南市美術2館即將成為第二座國立美術館,公共藝術空間的增加或許提供了藝術家更多展示與交流的可能,政府與文化機構合作深化策展內容,不再僅是市場導向,而是逐步形塑藝術的社會價值。若能進一步推動藝術教育,並加強企業與藝術的結合,臺灣藝術市場將能從挑戰中找到新動力,轉型為更具文化影響力的國際藝術平台。

臺灣藝術未來不該僅僅關注在市場競爭,而應著眼於長期發展,讓藝術真正走入社會、走進生活,使美學教育深入民間,並創造更穩定的創作與交易環境。挑戰雖在眼前,但機遇,也就在轉型之中。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與在地文化機構合作

未來展望:如何為臺灣藝術工作者創造更穩定的市場環境?

臺灣藝術市場若要穩定成長,仍需從藝術教育、政策支持、跨領域合作三大面向著手:

- 深化藝術教育:透過美術館、公眾展覽與創作補助計畫,推崇資深藝術家同時培養新一代藝術家,讓市場生態更具延續性。
- 推動政策支持:政府可透過藝術補助計畫與公共展覽資助,強化藝術文化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
- 促進企業與藝術的連結:企業贊助能提升藝術市場活力,未來應鼓勵企業與策展人和機構合作,擴大品牌文化影響力。

藝術工作者在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現場揮毫

台北當代藝博是「進化」或「退化」

參觀2025年台北當代藝博的藝術愛好者,都明顯感受到展場的規模縮小了,而這究竟是展會的退化、商業規模的縮小,還是為了更長遠發展的必然過程?然而,從台北當代藝博現場觀展的人潮普遍年輕化、時尚化,這並不代表藝術博覽會的影響力下降,反之,今年展會更強調在地藝術文化的深耕,透過與文化部及臺北市文化局的合作,推出新生維度藝術家獎與臺灣藝術家特展,反映出台北當代正從單純的商業展覽轉型為更具文化使命的策展平台,也可能會是推動臺灣藝術邁向更高層次文化價值的關鍵驅動力。

藝術市場仰賴傳統畫廊模式與博覽會平台

台北當代未來的挑戰仍存著如何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穩定發展,如何吸引國際知名畫廊與大藏家的持續參與,如何確保本土藝術家在國際藝術舞台上獲得更多機會。若能成功轉型,使展會成為連結藝術創作、產業發展、文化教育的重要節點,台北當代不僅能迎來新契機,更有可能開創全新的臺灣藝術市場模式,為藝術工作者帶來更穩定且充滿機會的環境。這樣的轉型並非簡單的「進化」或「退化」,也可能是一次深度的市場調整,是挑戰,也是機遇。台北當代能否真正迎來新的藝術生態?還是從臺灣市場黯然退出?或許,我們將由未來幾年的市場回應看到答案。

台北當代藝博現場觀展的人潮普遍年輕化、時尚化

👉在雲端看見更多藝術品《191ART雲端美術館》

生活話題:豪雨轟炸中南部

受低壓帶與西南風影響,雲嘉南地區昨晚起雨量持續飆升,週五前都不能掉以輕心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暴雨持續!氣象署發布12縣市豪大雨特報 南高屏恐「紫爆」

民視新聞網
02

台中某賣場「爆屎」影片瘋傳 業者澄清:是污水槽油脂

自由電子報
03

注意!雨神還沒走 明早中南部又有大雨、豪雨

自由電子報
04

中南部暴雨太誇張!氣象署被逼到推「8日累積雨量」 專家驚:從沒看過

三立新聞網
05

烏雲吞沒城市!台北101「85樓震撼視角曝」 拍攝者驚:像世界末日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西南氣流影響 10縣市炸大雷雨

CTWANT

國家級警報! 中南部10縣市慎防「大雷雨」

自由電子報

西南氣流強灌!12縣市豪雨特報 3地區驚見「紫爆」

鏡週刊

勞動部成立災後防護服務站及輔導團協助災區重建

TCnews 慈善新聞網

中南部大豪雨不停! 卓榮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提升為「一級開設」

CTWANT

【水象星座運勢】8/3 巨蟹座沉著應對、天蠍座財務流動、雙魚座事業調整

太報

【火象星座運勢】8/3 白羊座旅行運旺、獅子座落實創意、射手座創造精采

太報

【土象星座運勢】8/3 摩羯座隨遇而安、金牛座家庭事務有變數、處女座往來奔波

太報

【風象星座運勢】8/3 水瓶座有表現機會、雙子座創造雙贏、天秤座計劃拍板

太報

住飯店別掛「請打掃」吊牌 專家警告:反成宵小破門暗號

鏡週刊

極端豪雨狂炸南台灣!7天降雨破2300毫米 雨勢這天趨緩

台視

西南氣流發威!高雄茂林7天累積雨量破2300毫米 逼近台灣年均量

新頭殼

55-64歲原民8/1起納入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 台東縣衛生局籲符合者踴躍接種

台灣好新聞

大雷雨轟炸! 近半台南淹水災情慘

CTWANT

罕見西南氣流!3測站雨量破紀錄 粉專:經歷近百年來峰值

CTWANT

要價1億罕病「AADC缺乏症」治療藥研議納保 明年健保執行預算近兆

CTWANT

監視器救命!獨居老翁低血糖倒地 專家籲長照3.0補「服務空窗期」

太報

超大豪雨續炸南高屏!「7天狂炸2300毫米」專家也驚 1年的雨1週全下完

三立新聞網

西南氣流持續影響! 南高屏山區警戒「超大豪雨」

自由電子報

大雷雨轟10縣市「超大豪雨」炸台南、高雄、屏東 又有8級強風來襲

新頭殼

實業家捐車善因緣 親送輔具見苦惜福

大愛新聞

高雄桃源3部落成孤島!衛生所長邱孟肇涉險 徒步背藥箱入山看診

自由電子報

西南氣流持續肆虐 8/3停班停課一次看(不斷更新)

自由電子報

氣象署發豪雨特報 苗栗以南縣市及台東警戒

中央通訊社

雨不停國!今南部恐仍有「超大豪雨」 降水量上看50公分

民視新聞網

「如大武山的父愛」 屏東縣表揚45位模範父親

台灣好新聞

全台停班課一覽/暴雨重創南台灣!南部3縣市、屏東9鄉 8/3停班停課

三立新聞網

暴雨持續!氣象署發布12縣市豪大雨特報 南高屏恐「紫爆」

民視新聞網

中南部暴雨寫歷史!又有3測站雨量創紀錄 粉專:正經歷近百年來的峰值

三立新聞網

黃國昌推核三延役 被嗆「莫惹屏東人」

自由電子報

中南部暴雨太誇張!氣象署被逼到推「8日累積雨量」 專家驚:從沒看過

三立新聞網

氣象署發豪雨特報 台南及高屏山區防超大豪雨

中央通訊社

清心「好吉杯」笑翻暑假!聯名吉娃娃厭世萌杯8/1登場,38週年加碼經典小燈箱

姊妹淘

強降雨又逢花蓮地震 陳其邁籲避免進入山區活動

新頭殼

崑大推動全民共享海洋樂活休運系邀樂齡體驗SUP立槳

勁報

工地積水變「大水池」 擋土牆緊鄰民宅 住戶憂牆塌屋倒

EBC 東森新聞
影音

溪水暴漲!台9線大溪段塌陷 電線桿「剩頂部」

EBC 東森新聞影音

溪水暴漲!台9線大溪段塌陷 電線桿「剩頂部」

EBC 東森新聞

大浪洶湧! 東琉線船班成「海盜船」 搭乘遊客仍不減

EBC 東森新聞

擋土牆滑落300米毀民宅 廚房廁所破大洞 住戶無助崩潰

EBC 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