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莊人祥罹患胃癌!100字親訴病況:祖上有燒香…常常發現就末期,權威醫籲胃癌要早發現只有一招
數位內容部整理
圖片 今周刊資料照 提供
59歲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驚傳罹患胃癌,媒體報導他已在榮總接受治療很長一段時間。莊人祥週六(10/4)晚間10點在臉書證實,「我確時在2024年初疾管署署長任內診斷出胃癌,目前恢復的很好,這也是我說祖上有燒香,讓我身體恢復健康」。 (上架時間10/4 2320,更新時間10/5 1140)
衛福部官員:去年開始就看到莊人祥明顯變瘦
現任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莊人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組長兼發言人,被譽為「防疫五月天」之一的他,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2023年2月22日升任疾管署署長。
接下疾管署長一職後,莊人祥除了在新冠疫情最後階段收尾,當時高端疫苗採購合約爭議爆發,他親上火線公開合約內容,並一一回應媒體提問,展現相當魄力,2025年8月升任為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
升任才2個月,卻有媒體披露莊人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就發現自己罹癌隨即展開治療。
不過,衛福部官員說,是在去年開始看到莊人祥身形明顯變瘦。
莊人祥:去年初疾管署署長任內診斷出胃癌
對於有媒體用獨家來報導莊人祥罹癌消息,晚間莊人祥貼出的發文提到,「謝謝大家關心我的身體狀況,自己是在去年初疾管署署長任內診斷出胃癌,跑疾管署的醫藥記者也都知道」。
「我要感謝診治我的榮總醫師團隊及家人的支持,目前恢復的很好。這也是我說祖上有燒香,讓我身體恢復健康,也謝謝我的長官、同仁的支持與鼓勵。謝謝大家」。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次長早已完成治療目前都穩定「可以繼續為國效力」
聯合新聞網報導,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說,謝謝莊次長對台北榮總醫療團隊的信任和肯定,次長早已完成治療目前都穩定,可以繼續為國效力。
胃癌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每年有2000多人死於胃癌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2021年胃癌在台灣的死因統計中位居第8位,每年有2000多人死於胃癌,胃癌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6倍,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要到晚期才確診,約有4成患者已經無法開刀,只能依賴化療,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與生命。
胃癌權威醫師林肇堂說,30多年前胃癌是十大癌症死因第1名,因為當時飲食習慣多以醃漬為主,也因此胃癌可以說是「窮困年代的病」。
8至9成胃癌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
如今導致胃癌發生的原因,大致上仍與環境、飲食、免疫、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病有關,其中8至9成的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的!
健檢做內視鏡,別等胃痛才做
林肇堂說,要早期發現胃癌,唯一方式就是定期做胃鏡(內視鏡)檢查,早期發現甚至不用開刀,只要做一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就能將早期癌局部切除,治癒率相當高。
「什麼時候要作內視鏡檢查?千萬不要有胃痛等症狀才來,而是要定期健檢。有經驗的醫師一看就會知道,是早期癌還是晚期癌,而且現在可以說是內視鏡的全盛時期,以前叫病人做胃鏡,他們都不要,現在睡一覺醒來就好了,第2年問要不要做,每個人都願意」。
林肇堂也說,如果國健署通知糞便潛血有陽性反應時,除了快去做大腸鏡外,最好也要做胃鏡、揪出早期胃癌,尤其家裡面有大腸癌、自己也有息肉的,可能3年就做1次,沒有這些病史的就5年以上作1次,很多人做完腸胃鏡,如果有息肉等,開診斷書還能申請保險理賠。
胃癌前期症狀有哪些
- 上腹部持續脹痛
- 體重莫名減輕
- 食慾明顯下降
- 消化功能變差
腺瘤性胃息肉癌化風險高,不論大小都要立刻切除
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是預防勝於治療的關鍵,醫師建議一旦發現胃息肉,首要任務是確認類別,若屬於高風險類型,像是腺瘤性胃息肉,這類型的息肉癌化風險相當高,可達50%,不論大小都應立即進行切除手術,避免後續發展成胃癌。
醫師提醒,健康檢查胃鏡檢查,胃息肉雖然常見,但絕對不能輕忽。尤其是增生性和腺瘤性胃息肉的癌化風險較高,一旦發現要把握治療時機,及早處理,才能確保健康。
避免胃癌發生哪些食物不要吃?
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重鹹、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均衡飲食習慣。同時也要避免抽菸、過量飲酒等不良習慣,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
營養師表示,因高鹽、高脂、防腐劑、加工程序或本身易產生致癌化學物質,長期大量攝取會破壞胃黏膜、促進亞硝胺等致癌物在胃部生成,顯著提升胃癌發生率。
建議日常飲食以新鮮蔬果、適量優質蛋白、低鹽低脂飲食為主,遠離高加工、高鹽分食品。
預防胃癌建議少吃或不吃的食物
禁忌食物 為何不能吃(原因) 醃漬品(如醃菜、鹽漬蔬菜、泡菜) 含高鹽與亞硝酸鹽,易產生亞硝胺等致癌物質,破壞胃黏膜。 煙燻、臘肉、香腸等加工肉品 含防腐劑及加工添加物、亞硝酸鹽,提升致癌風險。 高鹽食品(鹽巴、醬油、味噌) 過量鹽分損傷胃黏膜細胞,降低黏膜抵抗力,罹癌機率升高。 油炸及高油脂食物 易產生有害化合物,促進慢性發炎,增加胃部負擔。 牛、豬、羊等紅肉與四足動物 高脂肪與蛋白質攝取過多與癌症風險相關,建議減量。 市售各式小菜 多數含高鹽及加工調味料,且有農藥殘留疑慮。 未煮熟的食物、生冷食物 易含細菌或寄生蟲,增加胃部感染、發炎機率。
相關新聞:
《癌症真相系列》別胃痛才做胃鏡,恐胃癌晚期!名醫林肇堂:這種食物千萬別碰很致癌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更多今周刊文章
0056最新配息0.866元前3季全填息!不敢買0050連0056也不敢?施昇輝1理由:真的會後悔
2025國慶焰火在南投/施放地點、時間、觀賞點、交通管制接駁!加碼旅遊優惠、國慶活動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