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吃完桃子不能吃這些東西?酒、海鮮、甲魚、茶?誤導內容!醫師詳解
網傳「你知道吃完桃子不能吃什麼嗎?」貼文,影片提到桃子的食用禁忌包括酒、海鮮、甲魚、茶。但專家表示,海鮮容易腐敗、甲魚根本不是民眾常吃的食物,而茶是刺激性飲品,傳言卻不講這些食物本身的特色、問題,卻將重點放在桃子,又不講這些可能發生交互作用的原因是桃子的黏性物質、或是什麼其他成分,傳言易誤導。
吃完桃子不能吃這些東西?
原始謠傳版本:
吃完桃子不能吃的幾種食物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一)桃子種類多 酒也分屬性
傳言提到「桃子和酒兩個一起食用,容易引起上火」。MyGoPen 致電諮詢中醫師張家蓓,她表示傳言說的桃子到底是哪一種、傳言也沒說清楚,在中醫來講有很多種桃子,例如水蜜桃、白桃、仙桃、壽桃,臺灣本地產的鶯歌桃、進口的油桃等等,有的又大又多汁、有的偏小偏硬。
MyGoPen 查詢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資料庫中列出的桃子就包括水蜜桃、甜蜜桃、脆桃、白油桃、玫瑰桃、福壽桃、鶯歌桃、蟠桃等,可見臺灣市面上流通、常見的桃子非常多種,且根據專家說法,不同桃子特性也有差異,傳言未說清楚是哪一種桃子,易造成誤導。
張家蓓指出,桃子在中醫藥是屬於平性的,桃子有比較多像是果膠的黏性物質,例如桃樹分泌的桃膠在《本草綱目》等典籍中都有記載,傳言說桃子不能和酒一起吃,其實不管中醫、西醫,都不鼓勵民眾喝酒,酒本身也分很多種類,如果是蒸餾的酒,屬性是熱性的,如果是發酵的,屬性則為濕性,但不管是哪一種酒,都不建議喝太多。
張家蓓進一步解釋,如果傳言指的是桃子搭配蒸餾酒,有可能比較上火,但導致上火的是蒸餾酒、不是桃子,如果是搭配發酵的酒,因為發酵酒是濕性的,不會有上火的問題,濕性物質主要主「中焦」脾胃功能,腸胃比較敏感的人就容易出現症狀。張家蓓表示,坊間也有一種傳言說桃子酒有潤肺、補氣、鎮靜等功效,桃子和酒一起吃進胃裏不可以,但一起發酵成桃子酒就可以,這其中的差異是什麼,傳言也沒有說明清楚,內容各說各話、互相抵觸,民眾不要偏聽誤信、以免有害健康。傳言有關於酒的部分並未區分種類屬性,內容說法錯誤。
(二)海鮮容易不新鮮 黏質可能加乘效果
傳言提到「吃完桃子吃海鮮,容易在腸胃中形成有毒物質引起中毒」。張家蓓指出,很多海鮮也有黏液質,再加上桃子的黏質,加乘效果可能確實會造成負擔,再加上海鮮本來就要非常注重清潔衛生,否則容易滋生細菌,如果吃到不新鮮的海鮮,腸胃比較敏感的人可能就容易腹瀉拉肚子。傳言沒有說明何謂有毒物質,也沒有釐清是否是海鮮本身不新鮮的問題,傳言易誤導。
(三)甲魚是少見食材 不是跟桃子一起吃的問題
傳言說「吃完桃子後不可以食用甲魚,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和腹瀉」,張家蓓表示,甲魚在中醫來講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但是傳言卻說桃子加甲魚會有毒,和甲魚入藥的清熱解毒功效相反,傳言與中醫學理不同、但卻又說不清楚其中差異。此外,甲魚也就是一般說的「鱉」,鱉是一種非常少見的食材,基本上不管中西醫,都不鼓勵民眾吃山珍野味、或罕見的食材,以免增加飲食的風險,很多過去不是人類的傳染病,透過不同物種跳到人類身上,例如 2003 年的 SARS 一度懷疑是果子狸傳染給人類,後來證明其實來源就是蝙蝠,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而 2019 年起全世界大流行的 COVID-19 新冠疫情,來源也是和人類一樣同是哺乳類的蝙蝠,甲魚雖然是兩棲爬蟲類,但是野生動物、或是本來就不是人類常吃的食物,民眾最好還是不要輕易嘗試。傳言的說法是桃子和鱉有交互作用,但鱉本身就是大問題,傳言說法易誤導。
(四)茶水具刺激性 胃腸弱的人應特別小心
傳言提到「吃完桃子後喝茶,容易引起腸胃功能紊亂」,張家蓓指出,茶鹼讓桃子的黏質更膨脹、消化道功能比較弱的人更容易不舒服,而且茶水本身也是刺激性飲品、
胃腸功能不好的人本來就要特別小心喝茶。張家蓓提醒,一般人吃桃子都是適量即可,不管是桃子或是什麼食物都應該適量,比較多胃酸、比較容易脹氣、胃腸比較敏感的人就不要吃太多,吃過某些食物的組合之後,如果曾經有不舒服的情況,就不要再這樣吃,就要記得下次嘗試著間隔比較長的時間分開吃、或是根本就避免這樣的飲食組合。
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吃完桃子後,不可以喝酒、吃海鮮、吃甲魚、喝茶,但專家表示,桃子本身屬於平性的食物,並沒有太熱、太涼的問題,傳言說了一大堆桃子的營養、好處,但卻說不能和這四種食物一起吃,而且禁忌的原因並未說明清楚,這樣片段、跳躍的內容,容易造成民眾誤解,傳言說法部分錯誤、部分易誤解。
衛教資源:
農業部 - 認識桃子
諮詢專家:
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 張家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