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LaLaport威秀開幕!電影業萎縮,威秀為何還要打造雙北最大影城?
當一張電影票跟訂閱Netflix一個月的費用一樣多,你選擇一次性的觀影,還是擁有上萬部影片隨選的串流平台?
在全球電影普遍低迷的年代,76歲的威秀影城董事長王超立,仍選擇投注於最傳統的娛樂形式。
5月14日開幕,橫跨南港LaLaport五、六樓,設有17座影廳,逾1400席座位的台北南港LaLaport威秀,是旗下第22座影城,也是目前雙北規模最大的影城,未來將成為大台北東區吸納各類型電影的重要據點。
台北南港LaLaport威秀影城於5月14日開幕。(黃明堂攝)
然而根據文化部統計,2024年全台影城總票房約62億元,相較疫情前2019年的102億,五年間市場縮水四成,顯示觀眾走進電影院的意願仍未回復。
電影最壞的時代、觀眾都不進戲院的時刻,為何威秀還斥資3億元,打造雙北規模最大新影城?
關鍵之一,是對南港商圈未來潛力的信心。
看好南港黃金商圈潛力
5月初,王超立接受《天下》專訪時指出,南港LaLaport鄰近台北軟體園區、匯集捷運板南線、文湖線,跟捷運、台鐵、高鐵三鐵共構的「南港站」,也只有一站的距離,交通便利,堪比當年京站威秀的黃金地點。
【小檔案】王超立
- 出生:1949年
- 現職:威秀影城董事長
- 學歷:德明行政專校財稅科(已改制德明科大)
- 經歷:大向開發事業董事長
「16年前我們看好台北車站五鐵共構,如今南港也有相似條件,」他坐在全新的橘、灰色影廳內,語氣帶著自信說。
經營Neo19商場聞名的王超立,選點關鍵在交通與人潮。事實也證明,雖然信義威秀營業額最高,但因租金高昂,獲利最豐的是京站威秀。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分析,南港LaLaport周邊上班族眾多,包括南軟、中信金融園區,加上南港展覽館每日吸引數萬國內外商務人潮,未來商圈可望擴及汐止、基隆與宜蘭等地,形成大生活圈,有機會發展成像新店裕隆城一樣的社區型商圈。
電影市場雖萎縮,但今年大片雲集。從5月阿湯哥的《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F1》、《超人》、漫威系列《驚奇4超人》等接連上映,南港LaLaport威秀不得不搶在大片上映前開幕。
好萊塢罷工結束後,許多大片將陸續上映,如5月阿湯哥的《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南港LaLaport威秀搶在大片上映前開幕。(黃明堂攝)
市佔第二的秀泰影城也預計於6、7月在大巨蛋開影城。秀泰影城董事長廖偉銘指出,好萊塢罷工結束後,許多大片將陸續上映,他看好未來幾年票房復甦,「要提前佈局,不要等電影熱潮回來了,我們還沒準備好。」
兩大連鎖戲院接連在這個時機開新據點,廖偉銘說,「因為看到產業裡有很多訊號,我們才敢往前衝。」
包括串流平台會員成長趨緩,設於商場內的影城營收卻穩定成長,「這些訊號意味電影院要升級,提供的內容與體驗也要更多元,」廖偉銘說。
威秀影城總經理林敬修則說,「期望今年營業額能回到疫情前2018年的巔峰。」
他加入威秀才一年,但非憑空喊話。因為過去幾年,電影業受串流影音、好萊塢罷工等大環境影響,林敬修跟著威秀影城走向轉型之路,邁向「泛娛樂通路」的新方向。
南港LaLaport威秀座位逾1400席。(黃明堂攝)
戲院不只是播電影,而是「泛娛樂通路」
疫情是威秀轉型的起點。
長年穩居市佔第一的威秀,疫情前曾經擁有高達50億元年營收,但2021年驟降至29億元,「三年賠了十幾億,」王超立說。
疫情期間,威秀嘗試在影廳辦生日派對、產品發表會等租用服務,秀泰則開賣外送爆米花,各出奇招自救。
這也讓向來傳統的戲院業者,拋開過去只是放映電影、客人就會上門的舊思維,主動拓展服務面向,想辦法求生存。
2024年,威秀經營權也出現重大變化。以線上遊戲起家的「網銀國際」集團,以約12.49億元,買下香港嘉禾集團的股份,成為威秀影城最大股東。
股權結構形成網銀35.69%、中環30%、宏泰25%、王超立個人9%,也找王超立回鍋接董事長,「我對威秀情感很深。」王超立回想2005年擔任首任董事長,「那時候每一年都賺3、4億。」
然而20年過後,休閒活動多樣化,看電影不再是民眾唯一的娛樂選項,戲院獲利不比當年,網銀卻選在這個時間點加入。
「遊戲和電影本來就是娛樂剛需的一部份,只是型態不一樣,」從遊戲產業出身的林敬修指出,網銀有取得內容的優勢,「跨足電影業能整合線上、線下通路的實力。」
尤其網銀擁有龐大的遊戲用戶資料與研發能力,若與威秀的1100萬觀影人次、198萬會員結合,有望打造獨特的虛實整合娛樂體驗。
【小檔案】威秀影城
- 成立:1997年
- 營收:逾30億(2024年)
- 總經理:林敬修
- 員工數:330人
- 據點數:全台22家
引進泛娛樂內容,革自己的命
近年威秀也引進「泛娛樂」內容,不只是放電影,也可播韓星映演會、演唱會電影、電競比賽轉播、英國國家音樂劇現場演出、舞台劇、脫口秀、Vtuber演唱會、VR演唱會等,讓戲院成為多元娛樂的據點。
林敬修透露,「去年泛娛樂內容為威秀帶來2%營收,但今年第一季就已經提升到17%,」年初也獨立出「娛樂內容部」,部門有五人,分別觀察市場趨勢,開發適合戲院播放的新內容,活化影廳空間。
最成功的例子,為今年初韓國男子團體TOMORROW X TOGETHER的VR演唱會電影,共播放216場次,票價900元,單場票房高,比起一般電影幾乎是高出10倍收益,為威秀帶來近2000萬元票房。
VR演唱會觀影體驗特殊,民眾坐在電影院戴上Meta VR裝置,手上的感應器則會變成應援手燈,民眾可挑選想觀看的對象,五個團員就能變化出多種觀看角度,最高紀錄有粉絲看了26次。
林敬修笑說,因為男團太帥又太近,感覺就在眼前跳舞,「男生看了都會害羞。」
近年威秀引進各種「泛娛樂」內容,不只是放電影,也可播韓星映演會,如男團TXT的VR演唱會電影。(圖片來源:威秀影城臉書粉絲專頁)
不過,要引進這項內容之前,內部也有些顧慮,林敬修坦言,「會擔心這是不是在革自己的命,進了戲院又不看大銀幕,對我們來講是機會還是風險?」
結果證明,戲院的「社交性」無法被取代。
林敬修觀察,先前威秀曾舉辦過NBA總冠軍賽、WBC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泰勒絲演唱會等,票券都秒殺,甚至播《劇場版「進擊的巨人」 完結篇》,還有民眾扮裝成劇中角色來看電影,形成獨特的觀影儀式。
即便無法親臨這些賽事、演出現場,但身旁仍有一群同好一起歡聲吶喊,追星的路上不會感到孤單。
片商也在找出路
片商甲上娛樂也開始投入泛娛樂內容,嘗試新的可能性。5月19日要在威秀直播日本VTuber團體ChroNoiR在武道館的首場線下活動,一張1200元的票價,全台五個影廳已經快完售。
「開發多元內容無論是片商或影院,都勢在必行,」牽猴子共同創辦人王師表示,未來戲院內容需走「極大或極小」策略。
極大如《不可能的任務》、漫威系列等大片;極小不一定規模小,而是要精準地切入某個受眾,如去年創下5700萬元票房的動畫《驀然回首》,片長只有50分鐘,卻吸引原來戲院以外的動漫客群。
商圈轉移與租金壓力,戲院必須汰弱留強
相較於秀泰積極進入台東、嘉義、樹林等二級城市並結合商場經營,威秀目前65%營收仍來自票房。除信義與裕隆城有涉入商場,營收佔約10%,其他據點鮮少涉入百貨商場,非票房收入主要來自商場租金與廣告。
未來,威秀將聚焦多元娛樂內容,發展為泛娛樂通路,預期南港LaLaport帶來家庭客群,可彌補信義威秀以年輕時尚、A13 Muvie Cinemas以高端奢華為主的不同客群定位。
尤其同樓層的兒童職業體驗樂園KidZania,預計明年開幕,由王超立的女兒王念秋負責規劃,「在日本早上七、八點就有人去排隊,」王超立認為,KidZania將是帶動南港LaLaport人潮的關鍵之一。
與威秀同樓層的兒童職業體驗樂園KidZania,預計明年開幕,可望帶動南港LaLaport人潮。(圖片來源:威秀影城臉書粉絲專頁)
然而挑戰依然存在。信義威秀作為營業額最高據點,卻也面臨最大壓力。
2019年曾傳出租約到期、房東有意調高租金,但因為這棟建築蓋得早,早年為了試商圈水溫只蓋兩層樓。後續商圈做起來,卻沒有追加利用建築量體,黃舒衛認為,對比鄰近的ATT 4 Fun、A19,「威秀的付租能力沒有提升。」
雖然取得十年續約,但租金高,部份影廳設備舊,信義威秀未來必須轉型升級。
王超立不諱言,未來也會依據各地區的商圈變遷、租金壓力、停車便利性等因素,「汰弱留強」效益不佳的據點,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儘管娛樂產業變化劇烈,王超立這位「夜店教父」仍穩操市場脈動。
「我做的都是年輕的行業,」他在信義區開年輕人愛去的Barcode、Fake Sober Taipei酒吧,有精準的投資眼光,必要時也能當機立斷,做出改變。
他跟女兒在花蓮打造的療癒系度假村丘丘森旅,疫情間一房難求,卻抵擋不了403花東大地震,「每個月賠快500萬,花蓮說投降就投降,」丘丘森旅去年7月暫停營業。
回望電影業的變化,他淡淡笑說,「我什麼事都遇過,但也都活過來,」40多年的商場經驗,早已滿載故事。
串流平台定義了內容的速度,但戲院仍是情感聚焦的場所。
威秀選擇在電影低迷的時間擴張,不只是一次投資,更是一場逆勢中的押注,因為王超立始終相信,「路是人走出來的。」
【延伸閱讀】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23期《 2025 2000大調查》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