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炸台南「台江內海」再現?一圖看懂為何這些區易淹水
【記者林欣恬/綜合報導】受到西南氣流影響,包括南高屏等地於昨(2)日起降下致災性豪雨,尤以台南多處淹水重創當地居民生活。包括臉書粉專「台南式」及台南數位創作者李俊宏,指出台南包括仁德及七股區過去曾是「台江內海」及「鯽魚潭」,近日受豪雨影響,有民眾受困於四維地下道,李俊宏也指出,該地下道所在之處曾是溪流必經之地,老台南人都知道在大雨時儘量避開此處,這些低地每逢劇烈降雨總會換個面貌出來「打招呼」,期盼在極端氣候的衝擊下,依然能與這些低地和平相處。
李俊宏及「台南式」表示,近日台南多處地帶為何容易淹水?因為其過去正是「台江內海」與「鯽魚潭」所在之處,這些地勢是沒有變過的,只是因為淤積,及後續使用堤防、抽水機與海爭地,才有今日台南的地貌。
李俊宏表示,台南有些地名,現在還留有當時的痕跡。例如大灣,一看就知道在海邊,黃偉哲市長昨日視察的崑山科技大學,在更早就是大灣的鯽魚潭。而這次淹水的阿堂鹹粥,過去就在台江內海裡面。他也提醒台南民眾,台南這次幾乎是一整年的雨,倒到一個小地方,出入務必小心。
而「台南式」發文則明確指出,永康大灣仁德一帶,曾是消失的鯽魚潭所在之處。鯽魚潭範圍之大、湖水之深,甚至在當時獲得乾隆年間邑治八景之一的美譽。包括古地名「埔姜頭」(永康舊名)及蜈蜞潭(龍潭舊名),都不爭地記錄著鯽魚潭曾經存在的事實。如今鯽魚潭成為農田,而位於崑山科技大學內的崑山湖,即為昔日鯽魚潭的殘留痕跡。
觀察「台南式」隨文附上的顯示,今日仁德區的抽水站,幾乎是延著過去鯽魚潭所在的範圍而設,而此處也在近十年來,在開啟河流整治計畫下,讓昔日仁德交流道要搭橡皮艇救災的畫面不再出現。雖然雨下得又急又猛還是會淹水,但因為排得快,水也退得快。如今鯽魚潭沒有消失,每逢劇烈降雨它總會換個面貌跟我們「打招呼」,期盼在極端氣候的衝擊下,依然能與這些低地和平相處。
而李俊宏針對近日有民眾在四維地下道淹水受困其中,表示此處在他小時候,真的有人淹死在裡面,「現在開車經過的地下道,以前可是河道啊!」所有的老台南人都會跟你說,下大雨,請記得離地下道遠一點。
生活話題:豪雨轟炸中南部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