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失智症針灸治療有用嗎?延緩腦部退化、維持身體功能...中醫師曝治療5核心目標及作用機轉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7月08日01:00 • 林勻熙 整理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吳柏鋒提醒,失智症是一種不可逆、持續惡化的神經退化疾病,雖目前無根治方法,但透過中西醫整合,特別是針灸等中醫治療,可延緩退化、維持生活功能、降低住院與插管風險。(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提供)

一名75歲婦人因認知與記憶功能日漸退化,四年前確診為失智症,並開始接受西醫治療,然而病情未見改善,反而逐步惡化,從最初無法準確記得子女的名字,進而退化到需全程倚賴輪椅行動,甚至連基本進食動作如張口、咀嚼都變得困難。為尋求改善契機,家屬轉而帶她前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求診。

經吳柏鋒中醫師詳細診斷後,判定該名婦人為中重度失智症患者。考量她平時在安養機構生活,已服用多種慢性病藥物,為避免加重藥物負擔或產生交互作用,經充分醫病溝通後,建議採用每週2~3次的針灸治療作為輔助方案。

出乎意料的是,在持續一年以上的針灸治療後,雖無法回復至疾病早期的完整功能,但該名婦人已能簡單地與人對話,也能配合日常如刷牙、進食等基本動作,並在他人扶持下行走短距離。更重要的是,這段期間她未曾因併發症而住院,也未需插鼻胃管或導尿管,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失智症不只是記憶衰退!而是全方位的腦功能退化

吳柏鋒中醫師指出,失智症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類以「認知功能障礙」為核心,合併至少一項以上其他日常功能退化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常見受影響的功能包括:

  • 記憶力:難以記住新資訊、忘記熟悉人物或事件
  • 語言能力:找不到正確詞彙,或出現語無倫次的現象
  • 專注力與判斷力:難以集中精神,處理多步驟任務困難
  • 社交與情緒表現:出現焦躁、妄想、幻覺等
  • 動作協調與執行功能:如穿衣、洗澡、用餐的能力退化

失智症根據嚴重程度可粗略分為三期:

  • 輕度失智:記憶減退、邏輯與學習能力下降,定向感出現混亂;
  • 中度失智:可能出現幻覺、妄想、日落症候群、情緒易變,與人溝通變得困難;
  • 重度失智:患者語言支離破碎,個性變得冷漠與封閉,無法自理生活,甚至出現吞嚥困難與四肢僵硬。

中醫針灸輔助!延緩失智退化

在現代醫療中,失智症多以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為主,其次為血管性失智、路易氏體失智症等,儘管現有藥物能暫時穩定部分症狀,但對已進展至中重度的患者往往效用有限。針對這一難題,中醫療法,特別是針灸治療,提供另一條延緩病程的可能途徑。吳柏鋒表示,中醫治療失智症的核心目標包括:

  • 延緩腦部神經退化
  • 維持既有認知與身體功能
  • 改善情緒與精神症狀
  • 減少住院次數與侵入性治療(如插管)需求

目前臨床常見中醫治療方式包括:

  • 中藥調理:根據體質調整氣血平衡
  • 針灸治療:刺激特定穴位以活化大腦
  • 耳穴按壓:穩定情緒、幫助睡眠
  • 運動訓練與五行導引:提升肢體協調與體能

其中針灸常用穴位包括:

  • 百會穴(頂部)-提升陽氣、清腦醒神;
  • 風池穴(後頸)-疏通經絡、促進腦部循環;
  • 神庭、四神聰穴(前額與頭頂)-加強記憶與專注力。

根據基礎與臨床研究,針灸可能透過以下機轉發揮效益:

  • 促進神經生長因子釋放,刺激神經修復
  • 降低腦部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
  • 抑制細胞凋亡基因,保護神經元
  • 提升神經突觸可塑性,增強大腦學習能力
  • 促進海馬迴與齒狀回的新生神經細胞發育

整合照護與早期介入是關鍵

失智症是一條長期且不可逆的路,患者本身與家屬都需面對巨大身心挑戰。吳柏鋒強調,「雖然無法根治,但若及早透過中西醫整合介入治療,可有效延緩退化速度、維持基本生活功能,減少插管與住院次數,也能降低照護者的負擔。」

上述案例顯示,即使已進入中重度階段,只要持續治療並搭配家屬的耐心陪伴,病患仍有機會在語言表達、吞嚥功能與行動能力方面有所改善,為人生下半場爭取到更多尊嚴與生活品質。

吳柏鋒也提醒,若家中長者出現下列情況,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包括經常忘東忘西,且頻率明顯增加;說話顛三倒四,或難以表達意思;情緒起伏劇烈,易怒或焦躁不安;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行為舉止異常,如深夜出門、懷疑家人偷東西等

吳柏鋒強調,失智症不是「老化的自然現象」,而是需要專業醫療介入的疾病。面對日益高齡化社會,建立一套涵蓋早期發現、跨專業整合與長期照護的支持系統,將是未來醫療政策與社會福祉的重要課題。

資料提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06

「喪屍煙彈」暴增3倍!本世紀最危險毒品肆虐 醫:令人性情大變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