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藥物「長者不配合」? 藥師揭與高齡患者溝通3大訣竅
如何引導健康行為,藥師胡廷岳強調,在進行衛教時,人情味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能有效拉近醫療人員或照顧者與長者間的距離。他提出了幾項實用建議,包括「收聽障礙」、「組隊邀請」和提供「替代方案」等,希望幫助長者改變健康習慣,避免臥床並控制好慢性病,以呼應台灣提升自主健康意識、延長國民健康壽命的政策目標。
胡廷岳在日常工作中發現,與長者的交談能幫助他了解他們的用藥情況和生活習慣。他認為,醫療人員或家庭照顧者與長輩溝通時,人情味非常重要,因為人只會相信他們信任的人所說的話。胡廷岳透過演講與長者直接互動,從中累積寶貴經驗,並將這些經驗轉化為實用的健康行為引導策略。針對如何引導長者建立健康行為,胡廷岳提出了幾項實用建議,特別適合照顧者與長輩之間參考。第一項是「收聽障礙」,照顧者可以先詢問長者無法達成健康行為背後的障礙在哪裡,因為關心的問句能迅速拉近雙方距離。第二項是「組隊邀請」,包含「陪伴」的概念,主動詢問並答應與長者一起尋找改變的可能性和解方。第三項是提供「替代方案」,不要只說「我都是為你好」,而是共同尋找其他方式,提供量身訂做的建議。
胡廷岳舉例說明了替代方案的重要性:「譬如說有一個病人他很愛喝飲料,但是家人叫他多喝水他都屢勸不聽,結果他的血糖藥越來越多。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幫他找到一個他可以繼續喝但血糖又不會高的飲料,舉例譬如說果乾茶、檸檬泡水,或者是找外面的枸杞跟陳皮泡在水裡面。」他強調,沒有人是故意讓自己生病的,既然大家都想要健康,那麼在保留原有習慣的前提下提供健康的替代方法,長者就會更願意接受。
在社區藥師的角色方面,u藥師洪維宏分享了一個案例:「記得我們還遇到一個阿伯,他吃滿多種不同的用藥的。那當時的時候他就跟我們說,藥師這個血壓藥我不要領。我們就轉頭一看發現他有在領另外一個腎臟內科的藥,那我們就發現說他的診斷上面有寫到慢性腎臟病第三期。」洪維宏解釋,他們立即了解到這個藥物不只是單純幫助降血壓,同時也能預防慢性腎臟病造成的蛋白尿以及預防疾病惡化。當他們向阿伯解釋後,阿伯立即理解了用藥的重要性。
胡廷岳表示,他現在在各地訓練醫護人員和家庭照顧者,目的是希望幫助長者改變健康習慣,避免臥床並控制好慢性病。這個理念也符合台灣的健康政策目標。目前,總統已宣布要在8年內將民眾平均餘命從79歲提升至82歲,並將不健康年數占平均餘命的比例從10%降至8%,同時將兒童死亡率降至千分之4以下。其中一項重要的跨部會推動項目就是提升民眾的自主健康意識。專家指出,隨著年齡增長,許多疾病與退化有關,或源於中壯年時期開始出現的慢性疾病。建議長者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因年齡導致的退化性疾病變化,包括五官功能退化、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等。最令人擔憂的是長者長期與慢性疾病共處,卻缺乏有效的管理知識與支持系統,導致健康狀況惡化和臥床風險升高。因此,建立「健康老化」的支持網絡變得尤為重要。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