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染「新冠」恐傷全身器官、死亡風險高流感2倍!專家呼籲:高風險族群10/1起接種「左流右新」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9月23日01:00 • 曾耀儀 整理

台灣65歲以上長者新冠疫苗接種率僅20.4%,英、美、韓等國長者接種率均為台灣的2倍以上。影響接種率偏低的原因,除了部分長者對疫苗猶豫,也與網路上流傳的大量錯誤訊息有關。(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疾管署統計顯示,新冠併發重症患者多為長者或慢性病者,每五人就有一人死亡,但台灣疫苗接種率遠落後英、美、韓等國。最新調查發現,高風險族群中有40-60%猶豫接種,原因多為因錯誤資訊而輕忽疾病威脅,或擔心疫苗副作用。專家呼籲,面對資訊爆炸,應主動查證;10月1日起,高風險族群應積極接種「左流右新」保護自己。

新冠疫情高峰!短短10周逾千人重症,專家點2主因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張峰義理事長分享,今年夏季新冠疫情高峰時,短短十週就造成1,280人重症,高於十年來最嚴重的流感疫情所造成的重症人數。然而台灣65歲以上長者新冠疫苗接種率僅20.4%,英、美、韓等國長者接種率均為台灣的2倍以上。影響接種率偏低的原因,除了部分長者對疫苗猶豫,也與網路上流傳的大量錯誤訊息有關。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陳偉婷總編輯指出,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每週「闢謠TOP10」中都會出現健康類謠言,新冠疫苗接種期間也常出現大量未經證實、缺乏可靠消息來源的錯誤訊息。

迷思一:新冠是小感冒?確診都是輕症?

為了解民眾對於防疫認知、釐清對疫苗猶豫主因,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台灣病毒暨疫苗學會以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共同執行「新冠全民認知大調查」,完成500份有效樣本。高風險族群中疫苗猶豫者不到4成對疫情感到擔心,主要原因是:誤認為確診後症狀變輕、重症比例降低。

台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盛望徽理事長強調,感染新冠病毒絕不是小感冒,可能引發嚴重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研究也指出,「感染新冠的死亡風險是流感的2.22倍,相較其他呼吸道病毒,新冠病毒感染長期預後最差。且新冠病毒會破壞全身的器官,容易出現後遺症,確診4個月後透過MRI檢測發現,70%患者至少有一個器官受損。」

迷思二:新冠疫苗副作用很強?會得心肌炎?

調查顯示,疫苗猶豫族群中有4成對安全性存疑,主要擔心副作用,包括免疫、心血管問題,以及潛在長期後遺症,甚至有人誤以為mRNA疫苗會改變DNA或影響慢性病控制。

對此,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邱南昌召集人指出,美國追蹤數季疫苗接種並未發現心肌炎風險上升,且研究證實感染新冠後的心肌炎風險更高、病程更重。他強調,新冠疫苗是所有疫苗中安全性資料最豐富、統計最完整的一類。隨著劑量降低與單劑包裝改良,疫苗安全性已大幅提升,目前台灣新冠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率每十萬人約3件,與流感疫苗相近。

迷思三:接種新冠疫苗會影響慢性病控制?

邱南昌澄清,研究證實接種新冠疫苗不會影響服用中的慢性病藥物,不但可以預防重症風險還可以幫助慢性病控制,如有打疫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較佳,更可降低20-27%中風及其他動脈栓塞疾病風險。

迷思四:接種mRNA新冠疫苗會改變DNA?

台大醫院黃立民特聘教授澄清,mRNA疫苗不會進入細胞核,數小時至數天內即可代謝,不會殘留,不會改變DNA或造成基因突變。目前全球已接種逾141億劑,安全性與有效性獲國際認證,技術更獲諾貝爾獎肯定。大型研究也證實,接種不會增加自體免疫疾病風險,至今監測未見長期不良後遺症。

10/1起流感、新冠疫苗分兩階段開打

隨著秋冬流感與新冠疫情雙重威脅來襲,疾管署署長羅一鈞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的最佳方式。今年秋冬公費流感與COVID-19疫苗接種將分兩階段進行。

  • 第1階段(10月1日起):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人員等11類高風險族群,建議優先接種「左流右新」(流感疫苗+新冠疫苗)。
  • 第2階段(11月1日起):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未列入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呼籲符合公費接種資格民眾開打後儘速預約接種,2種疫苗同時接種,獲得雙重保護。

延伸閱讀
預防流感新選擇!鼻噴式流感疫苗免挨針、增5成保護力,接種對象及注意事項8QA總整理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06

「喪屍煙彈」暴增3倍!本世紀最危險毒品肆虐 醫:令人性情大變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