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大降息」將引發亞洲市場及亞幣動盪!林啟超:兩年內要密切注意匯率風險
在今(26)日惠譽台灣年會上,國泰世華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對美國未來的貨幣政策,以及其對台灣乃至整個亞洲地區帶來的潛在衝擊,發出重要警告。他指出,儘管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Fed)將在明年降息,但美國總統川普恐將導致一場超乎預期的「大降息」,將對全球資本流動和匯率穩定性產生深遠影響,尤其以往 QE 常讓亞洲市場面臨資本外流和匯率波動的壓力,包括新台幣匯率,都要面對未來一兩年須密切關注的潛在風險。
林啟超分析,川普推動「大降息」有兩大動機:首先是為美國鉅額的公共債務降低融資成本,以應對不斷膨脹的國債壓力;其次是為全球主要國家和企業在美國進行的大規模投資提供更友善的融資環境。他指出,從日本 5500 億美元、韓國 3000 多億美元,到歐盟 6000 億歐元等,全球資本正大量湧入美國。若能實現低利率,將進一步吸引這些資金,鞏固美國作為全球資本中心的地位。
然而,這對亞洲國家而言卻是一把雙面刃。林啟超警告,過去每一次美國進行量化寬鬆(QE)或大規模降息時,亞洲市場都面臨資本外流和匯率波動的壓力。他認為,儘管當前市場對此尚未充分預期,但這是未來一兩年必須密切關注的潛在風險。
台灣作為重要的出口導向經濟體,其匯率穩定性與央行的干預能力將受到嚴峻考驗。林啟超提醒,根據美國財政部對台灣匯率報告的「匯率操縱國」標準,台灣在貿易順差、經常帳盈餘以及央行干預匯率金額上,都已逼近或超過臨界值。這意味著,若未來全球資金流動發生劇烈變動,央行在維護匯率穩定上的空間將受到限制,對台灣經濟帶來新的挑戰。
此外,林啟超也強調,未來一年全球經濟趨勢仍將延續今年的不確定性。他提到,地緣政治風險、貿易關稅、供應鏈轉移以及各國大選等因素,都將持續影響亞太地區的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出口可能帶來的通貨緊縮壓力(deflationary pressure)和產業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風險,都將是各國央行和政府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面對全球金融市場的「龍蛇雜處」與實體經濟的「冰火兩重天」,林啟超直言,當前全球面臨的挑戰源於 AI 帶動的少數產業(約佔 10% 就業人口)極度繁榮,而佔多數就業人口的傳統產業卻面臨停滯或衰退。他認為,金融市場的信心來自台股市創新高,但與實體經濟的困境,像就業人口流失,兩者之間存在巨大鴻溝,這讓政府在制定財政與貨幣政策時,更陷入兩難。
林啟超呼籲,台灣政府在面對這些挑戰時,不僅需要審慎的政策應對,更重要的是與民眾進行更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針對最終的台美關稅協議內容。他指出,若無法及時向社會大眾解釋,將可能導致民間信心動搖,對台灣未來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最後,林啟超以「龍蛇雜處、冰火兩重天」來形容當前全球經濟,強調金融市場在充沛資金下表現亮眼,但實體經濟卻處於困境,這種極端分化的現象,是未來一年全球經濟最大的挑戰。
更多鉅亨報導
•台灣產業「外熱內冷」 林啟超:政策雖兩難 但具第6大淨債權國優勢
•台積電移美後…林啟超看AI伺服器拉升出口「好光景」恐剩不到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