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戰局開打!亞洲金融科技聯盟主席蔡玉玲:談供應鏈金融,台灣有機會也不應該缺席
專訪:《TechOrange》社長戴季全 / 撰稿:李昀蔚
當各國競相推動穩定幣與數位貨幣,台灣如何在全球金融版圖快速變動的時刻,搶佔一席之地?本集《全新一週》邀請臺灣金融科技協會名譽理事長、亞洲金融科技聯盟主席、前政務委員蔡玉玲,深入探討穩定幣的世界趨勢,以及台灣在當前金融科技領域的機會與挑戰。
「穩定幣的發展,已經是你可以選擇不加入,但你絕對無法阻擋它擴大,因為這已經是全世界的趨勢,」蔡玉玲分析,穩定幣其實只是整個加密世界裡的一環,各國政府對穩定幣的興趣與日俱增,關鍵在於其能強化本國貨幣在虛實世界的流通力,例如川普推行的《Genius 法案》,就是反映出美元霸權的概念。
「供應鏈金融」是適合台灣的切入點
蔡玉玲說明,美國已是法幣體系的獨霸者,因此不必推出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來自我競爭,美國最終目標就是創造一個「超級美元」世界,無論實體或虛擬,金錢流動都離不開美元的主導,「所以這一局應該如何面對?這後面就是貨幣戰。」
蔡玉玲舉例,中國大陸則採取不同策略,像是積極推動數位人民幣,同時利用香港作為穩定幣的全球佈局據點,並鼓勵京東等大型電商平台參與穩定幣的全球布局,期待在未來的虛擬貨幣世界中佔據主導地位。
在這波穩定幣的變革中,台灣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穩定幣最好的應用場域就是跨境支付,跨境支付又最容易跟產業供應鏈結合,因為供應鏈涉及很多上下游的交易,」蔡玉玲直言,「談供應鏈金融,台灣應該有機會也不應該缺席。」由於其他國家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進展尚未太快,台灣又擁有完整的科技供應鏈,因此將更有機會在供應鏈金融取得領先地位。
成為金融科技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我認為在台灣,有技術也有很多科技背景的人才,如果從這個角度思考,不是說尋找台灣市場的商機,而是到台灣來尋找可能的技術夥伴,也就是我們從科技出發,我們可能變成一個解決方案提供者,」蔡玉玲分享,像尼泊爾、菲律賓等國家,對於新的金融科技服務有顯著需求,如果台灣可以提供服務給他們,就有能力拓展全球市場,成為解決方案提供者。
作為亞洲金融科技聯盟主席,蔡玉玲積極串聯韓國、日本、台灣、香港、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亞洲 15 個國家,並觀察到各國面對的 AI、加密貨幣風險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因為相同的科技會產生類似的風險,因此規管這些風險的法規也應趨於一致。
「我希望未來朝向區域法規的調和(harmonization of regulation)前進,也就是讓法規一致,這項工作目標就像歐盟的 MiCA(加密資產市場法規)一樣,它背後是希望用一套規範,讓整個歐盟變成單一市場,」 蔡玉玲強調,雖然亞洲很難像歐盟一樣有統一的公權力組織,但是當產業面對同樣的機會與挑戰時,民間產業能否先行並達成共識將至關重要,因為這樣才能有效引導政府制定合適的監管規範。
在全球金融科技變革浪潮中,台灣應該積極成為解決方案提供者,並善用供應鏈優勢與科技實力,同時參與區域合作及法規對話,才能在穩定幣與金融創新賽局中站穩腳步、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