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多角化──投資時的致勝關鍵
文/彼得.愛華特,譯/周群英
編按:許多企業希望透過多角化經營,帶來業績持續成長。投資人也用多角化投資組合降低風險,試圖帶來更高回報。長期研究社會情緒如何影響經濟與市場的彼得.愛華特,在《信心決策法》一書中指出,多角化經營不應該是將業務拓展到不同的產品或區域,而是應該關注人們的情緒與產品本身的關係。只有認清信心在經濟週期當中的關鍵作用,才能實現業績長紅,成功度過每一個經濟週期。
最早在銀行業時,我曾拜訪過一家賣泳池商品和聖誕裝飾品的公司客戶。當我和執行長一起走過倉庫時,他自豪地談到公司的季節性平衡,以及他努力追求的多角化經營,為公司帶來了全年穩定的現金流和利潤。
許多執行長花費大把時間致力於多角化經營,希望創造出一個業務組合,無論經濟環境好壞,都可以帶來持續成長。不過,大多數的多角化策略,更合適的名稱是「延伸策略」,靠的是延伸公司業務範圍到不同的產品或區域,來尋求成長。管理階層希望將現有客戶、供應商、貸款人和股東的信心,延伸到新的產品上。他們的目標是在更多地方做更多事,希望利用產品或區域的廣度,帶來未來利潤的持續成長。
然而,如果從信心彈性的角度分析,大多數業務的擴張策略,幾乎都無法帶來真正的多角化優勢。在產業內,鄰近產品的信心彈性曲線,往往和現有產品的信心彈性曲線類似 。此外,由於全球經濟高度相連,即使在全球各地都有業務,這些業務的表現也往往類似。如今,除了極少數例外,全球消費者信心的起伏幾乎同步。不是說消費者的信心不能也不會改變,而是說區域的多角化,已經無法像過去那樣帶來收益。全球的消費者情緒,已經相當同步了。
如果採取多角化經營的目的,是讓公司能夠更有能力抵禦商業週期的波動,那麼現在必須採取不同的做法了。商業和經濟週期其實不過是信心週期的延遲表現,這種延遲來自於人們被自己感受到的確定性和控制感所驅使,而做出金融和經濟決策時所需要的時間。
因此,為了在不同的經濟週期中取得成功,企業必須擁有在整個信心光譜內都能表現良好的產品和服務組合。企業領導者在思考成長策略時,應該思考如何將高信心彈性的業務,與對消費者信心變化不太敏感的業務結合起來,甚至與那些可能因信心下降而受益的業務(負信心彈性的業務)結合起來。他們需要在自己的生意中找到泳池用品和聖誕裝飾品的組合,從而能夠更有效應對不同的情緒季節。
當這些產品不可用或不實用時,領導者就需要思考,自己的業務在資本結構以及適當的債務和股權組合上,需要什麼樣的信心彈性。對情緒變化高度敏感的企業(無論是因為週期,還是因為其業務固有的風險),需要確保自己能夠承受客戶、貸款方、供應商、債權人和投資人潛在的劇烈情緒波動。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個人。如果你所在的產業信心彈性很高(通常會經歷繁榮和蕭條的週期),你可能要考慮減少債務,更保守地管理個人財務。專業投資人和散戶投資人也一樣,在建立投資組合時,也應該考量到信心彈性,尤其是現在。
原因如下:
如今大多數投資組合的多層次結構背後,隱含著這樣一個信念:透過在不同的市場、金融工具、產業及其他類別中謹慎配置資本,資產經理人可以降低風險。這就是簡單的「平衡」投資組合背後的原則,其中通常60%投資於股票,40%投資於債券。
在某些經濟環境中,股票的表現良好,而債券表現不佳;而在另一些環境裡,兩者情況則相反。隨著時間過去,這種平衡的方法會比單獨投資股票或債券,帶來更高的回報。當資產經理人建立投資組合時,他們相信不同金融資產的歷史報酬相關性是可靠的,並據此推論未來的情況。
你可能認為,這種建立投資組合的概念,在許多方面都相當合乎我說的信心彈性。當人們對經濟比較有信心時,股票通常表現良好,債券則不然。而當人們對經濟的信心下降,債券通常表現良好,股票則不然。從表面上來看,股票和債券的信心彈性似乎是互補的。
然而到了2021年,我開始懷疑這種看法。當全球股市在投機性投資的狂潮中接近高點,在台面下,債券的價格也創下歷史新高。當時,市場上有超過18兆美元的負殖利率債券,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實際上是在向債券發行人支付利息,以獲得擁有這些債券的權利(債券價格和債券殖利率的走勢相反)。
而且極度高漲的信心並沒有就此停止:房地產、私募股權,以及構成「多角化」投資組合的大多數其他資產類別,其價格都創下歷史新高。換句話說,市場的狀況並非某些資產表現良好、另一些資產表現欠佳,而是所有資產都在投資人情緒極度高漲的浪潮下一起上漲。正如我的朋友、前對沖基金經理人傑西.菲爾德(Jesse Felder)所說,「全都是泡沫」。
雖然我不會在這裡討論我們究竟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但很顯然,大多數投資組合幾乎完全由反映投資人狂熱情緒的資產所組成,而缺乏那些反映較低情緒的資產,更不用說那些反映完全缺乏信心的資產了。股票和債券的表現,和過去不一樣了。這兩種資產在信心彈性上具備的互補關係,來自過去經驗所總結出的相關性,如今這種互補已經蕩然無存。
簡單來說,從投資人情緒的角度來看,他們多層次投資組合的每一個層次,都是高漲的。於是,如果我們從信心的角度檢視,投資人認為已經充分多角化的投資組合,實際上並未達到多角化的效果。它們全都高度集中在一種情緒上,那就是狂熱。
本文摘自《信心決策法》,原篇名為〈多角化經營的重點:信心多角化〉,立即前往試讀►►►
《信心決策法》電子書 - 信心是預測未來的控制感要決策,就需要洞悉自己和對手的信心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