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久咳不癒不一定是感冒!胃食道逆流、鼻涕倒流也要注意...醫籲久咳逾●週速就醫、授4招預防呼吸道疾病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2月28日01:00 • 林勻熙 整理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胸腔內科蔡哲龍醫師提醒,咳嗽超過八週以上就代表有慢性咳嗽的問題,建議進一步透過X光、肺功能相關檢查來進一步釐清問題。(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許多人一到冬天,常常咳嗽不止,即使就醫服用藥物,症狀仍持續,令人感到困擾。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胸腔內科蔡哲龍醫師提醒,除了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之外,胃食道逆流、鼻涕倒流等亦可能造成類似相關症狀。咳嗽若超過八週以上,就代表有慢性咳嗽的問題,建議進一步透過X光、肺功能相關檢查來進一步釐清問題。

低溫、溫差大恐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狀

時序入冬,氣溫驟降會讓病毒活躍或弱風地區的空氣品質不佳等因素,特別容易引發如流感、氣喘惡化等呼吸道疾病。蔡哲龍表示,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因為病毒和細菌感染引起,低溫和空氣流通不佳的環境,更有利於病菌的滋生與傳播。

蔡哲龍表示,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或是抵抗力較弱的族群,更容易因病原體入侵而出現嚴重咳嗽,甚至發生喘鳴或併發肺炎。若本來就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氣喘或慢性阻塞肺疾病)的人,由於其呼吸道特別敏感,早晚溫差大或室內外溫差大,會誘發或加重喘鳴、咳嗽症狀。若再加上病菌感染,會使慢性呼吸道疾病加速惡化,需要急診就醫甚至住院治療。蔡哲龍提醒,這類患者須定期回診與正確用藥,切記遠離過敏原、避免感染與拒絕菸害。

咳嗽咳不停?咳8週以上就要注意

此外,許多人習慣在濕冷的冬天使用除濕機來保持乾燥的環境。蔡哲龍表示,過度乾燥的空氣會導致呼吸道黏膜水分流失,降低其保護功能,這樣反而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與病菌感染,進而引發呼吸道不適症狀。呼吸道理想的環境應該保持適當的溫濕度(攝氏24-28度、濕度50-65%)

需特別注意的是,除了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外,胃食道逆流、鼻涕倒流等亦可能造成類似相關症狀。咳嗽若超過八週以上,就代表有慢性咳嗽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進一步透過X光、肺功能相關檢查來進一步釐清問題。若無異常則不妨考慮鼻咽內視鏡與胃鏡檢查。

4方法預防呼吸道疾病上身

因此,蔡哲龍建議,想預防冬天的呼吸道疾病,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如接種疫苗、避免溫差劇烈變化、維持良好室內空氣品質環境、增強免疫力的生活習慣。

1. 接種疫苗

每年接種最新的流感疫苗,特別是長者、幼童及慢性病患者,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及重症發生率。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流感疫苗對於流感的保護力平均可達30%~80%。由於流感病毒容易突變,因此建議每年皆須施打。另提醒,新冠肺炎病毒持續演變,建議接種新冠肺炎新一代疫苗。此外肺炎鏈球菌疫苗、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與百日咳疫苗也應評估考慮接種。

2. 避免溫差劇烈變化

蔡哲龍建議,冬季保持呼吸道健康的關鍵在於避免溫差劇烈變化,減少呼吸道因冷熱變化而收縮痙攣。穿著上,建議選擇保暖透氣的衣物,採用洋蔥式穿法,進入室內時可適當調整衣物以適應環境溫度。此外,切記適時配戴口罩與勤洗手避免飛沫與接觸傳染性疾病。

3. 維持良好室內空氣品質環境

冬天常待在室內,但密閉環境中的空氣不流通,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建議室內空氣保持流通,或適當使用空氣清淨機以改善空氣品質。蔡哲龍建議,可將室溫設定於25度左右,濕度60%左右,並適當飲水以保護上呼吸道黏膜濕潤。

4. 增強免疫力的生活習慣

預防呼吸道疾病,除了正常作息、充足睡眠外,仍要持續運動。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C、D、E與鋅的食物,以提升身體的防禦能力。

最後提醒,許多民眾會自行購買成藥來舒緩感冒症狀,若使用成藥後症狀未見緩解,甚至加重,應盡快就醫。此外,慢性病患者、孕婦及兒童等特殊族群,使用任何藥物前更應諮詢專業醫師,以確保用藥安全與有效性。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切記要按時用藥,如症狀惡化,請提早回診。

資料來源: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鏡報
06

「喪屍煙彈」暴增3倍!本世紀最危險毒品肆虐 醫:令人性情大變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